第二十一章 兄弟靠得住?(第2/4页)

祭足是什么人?领导郑国抵抗四国联军,结果怎么样?用赵本山的话说:没咋地。

四国联军无法取胜,各自回国。

祭足派大将甫瑕驻守大陵,专门防范厉公。

厉公也只好躲在栎城,盼望着祭足早点死。

转眼昭公回到郑国三年(前695年),那一年齐襄公要娶周王的女儿,请了鲁桓公做订婚主持人。在气死老丈人之后,鲁桓公与大舅子齐襄公很快达成了谅解,实际上齐襄公在内心很感谢鲁桓公也未可知。

祭足听说这个消息,知道机会来了。齐国和郑厉公那是仇人,而且当年齐僖公特别欣赏郑昭公,因此,现在的齐襄公肯定愿意跟郑国修好。而借助齐襄公,又可以跟鲁桓公讲和,这一趟过去,等于拉拢了两个大国,对郑国岂不是一大外交胜利?

祭足把这个想法对郑昭公一说,郑昭公大喜,当即派祭足前往。

祭足准备了郑国特产,急急忙忙上路,来到齐国首都临淄。还别说,齐襄公对祭足十分友好,一来仰慕祭足的大名,二来对郑昭公印象极好,爹在世的时候常常对他说“你看人家公子忽”。两人见面,齐襄公对祭足的所有请求一口答应,还对郑昭公没有当上自己的妹夫深表遗憾,表示“忽哥就是我的偶像”。

“我们始终坚持一个郑国的外交方针,坚持郑昭公是郑国合法君主的原则,而栎城是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齐襄公正说得起劲,突然有人来报:“主公,郑国政变,郑侯被害。”

得,谈了那么多,白谈了。

怎么回事?原来,祭足前脚走,后脚高渠弥就下手了。高渠弥和郑昭公一向就不对眼,而且一直在担心昭公会找机会收拾自己。如今看见祭足去了齐国,不出意料的话会取得丰硕的外交成果,那时候昭公的翅膀更硬,自己的日子恐怕就更难过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高渠弥下毒手了,他利用昭公去城郊打猎的机会,派人假扮强盗,将昭公杀死。之后,火速从蔡国接回了郑庄公的三儿子公子危,接任国君。

你不杀人,人就杀你。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初郑庄公的看法是对的。

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并且仍将继续证明下去,心慈手软是做不了政治家的。

听到这个消息,齐襄公一拍桌子:“谁杀忽哥,我就杀谁。”当即就要起兵伐郑,旁边有齐国大臣提醒“主公就要举行婚礼了,等等吧”。齐襄公想想也是,只得作罢。

齐襄公能等,祭足不能等啊,老婆孩子一大堆,也不知道安危如何。当下告辞了齐襄公,急匆匆回国。

祭足一辈子都在算计别人,可是还是免不了被人算计。所有动心眼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可是他偏偏栽在两个几乎没有心眼的人的手中,一个是宋庄公,另一个就是高渠弥,两个二百五给了他两次措手不及。

所以,有人说聪明人往往折在二百五的手中,这是千真万确的。

【老三之死】

情况没有祭足想象的那么糟糕,他的家小很安全,没有人动他们。不仅没有人动他们,还有人给他们送粮食。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当了郑国的君主,都不会动祭足,一来他的实力超强,二来外交能力超强。所以,即便是昭公被祭足出卖了一次,再次回到郑国之后,还是要仰仗祭足。而即便果断如厉公,想要对付祭足的结果也是把自己给赶出郑国了。

所以,不论是高渠弥还是公子危,从一开始也没有想过要对付祭足,而是要拉拢他。因此在公子危登基之后,第一时间给祭足家里送去了粮食。

得知祭足回国之后,高渠弥亲自上门邀请,前去拜见公子危。公子危谦虚得很,问寒问暖,学习请教,最后还承诺原有待遇不变,依然担任总理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