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盛极一时的秦帝国骤然崩溃(第5/9页)

秦二世看到这封奏折,龙颜大悦,于是按照李斯的建议,在朝中推行督责之术。谁对百姓越狠,谁就被认为是好官;谁杀的人越多,谁就被认为是忠臣。街头上被处死的人天天尸体成堆,秦二世看到了,满意地说:“这才是真正地实行了督责啊!”

李斯不愧为老牌政客,他的这一及时转变,挽救了自己的仕途,使得他在秦二世心里又变得重要起来。当他带着一种仓中老鼠的满足感,为自己见风使舵的本领洋洋自得的时候,却没有想到,他这一招委实太漂亮了,漂亮到引起了赵高的嫉妒。

别忘了,赵高才是拥立秦二世的首要功臣,他怎么可能任由李斯排到前面,抢了自己的风头呢?

有一天,赵高对秦二世说:“皇帝之所以尊贵,就在于别人只能听到他的声音,看不到他的面孔。现在您岁数不大,很多事情未必都懂,如果您坐在朝廷上,处理问题不当,是会被大臣们看不起的。我建议您还是深居宫中,不要轻易见人。大臣们有奏折上来,就让我和几个通晓法令的内侍商量着处理,您再签个字就发了。这样,大臣们就不敢看不起您,天下人也就会称颂您的英明伟大了。”

秦二世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不再上朝,让赵高在宫中替他办公。只要是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听从赵高的意见。

这样一来,李斯又急了。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不能让赵高一个人霸着啊!万一赵高哪一天不高兴,假传圣旨,岂不是连他这个丞相都只能束手就擒?这样的事情,赵高又不是没做过,再做一次也不是不可能。李斯越想越害怕,时不时跑到宫中,看有没有机会见到秦二世。

李斯不来还罢,来了几次,没见到秦二世,倒是让赵高猜出了他的心思。

赵高不动声色,故意对李斯说:“现在百姓怨声载道,皇上却沉溺于声色犬马,真是让人担心啊!我早就想劝劝他,可是我的地位太低贱了。您是丞相,为什么不去劝劝他呢?”

李斯马上说:“是啊,我早想劝劝他了,可是我见不到他啊!”

赵高说:“那好办,我替您看着,只要皇上有空,就通知您来晋觐。”

李斯连连称谢。他就没想想,赵高能有那么傻?

此后的一个月,赵高果真有几次通知李斯来面圣。可是每次当李斯来到宫中,秦二世都“恰好”在跟女人淫乐,人没见着不说,还搞得秦二世很生气——丞相每次都在这个时候来找我,莫非是故意捉弄我?难道他在宫中安插了眼线,不然的话,他怎么次次都来得那么准?

赵高装作很吃惊的样子:“哎呀,这可太危险了!当初我们在沙丘的密谋,丞相可是参与了的。如果您做了皇帝,丞相还是丞相,心里肯定不舒服。他会不会是想以此威胁您,要您给他割地封王呢?”

秦二世最怕就是别人知道这件事,当时吓得脸色苍白,连声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赵高深思良久,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秦二世点点头,表示同意。

不久之后,李斯便被以谋反罪逮捕。同时被逮捕的,还有他的家人、族人、门客千余人。

一开始李斯坚持不认罪,可是在赵高下令打了他一千多板子后,他便忍受不住,自己主动写了认罪书。不消说,这份认罪书也是写得十分漂亮,秦二世看了之后,立刻给他判了死刑,而且是本书前面提到过的“具五刑”。

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一家被拉到咸阳腰斩。当李斯被押出牢门的时候,久违的阳光让他几乎睁不开眼。他突然对站在身边的二儿子说了一句:“我现在好想像从前那样,和你牵着家里那只老黄狗,一起出上蔡的东门追逐野兔啊!”

秦二世听人说到李斯的这句遗言,不觉哑然失笑。他并不知道,就在他深居宫中、不问世事的时候,山东义军四起,秦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