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西征之前的忽阐河以东草原(第3/4页)

这两大势力中,花剌子模所依靠的基本上是阿母河、锡尔河两大内陆河沿岸引水灌溉所形成的绿洲农业经济,及其周围草原的游牧民族的武力。中亚引水灌溉的历史虽然久远,但绿洲的规模都不大,绿洲之间为广袤的沙漠阻隔,交通不便。在这种经济基础上建立的国家,是难以形成足以威胁东亚大陆的势力的,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从来没有中亚强国征服东亚之例的根本原因。

反观蒙古,成吉思汗占据的是曾经形成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诸游牧强国的蒙古草原。这些草原游牧强国在历史上曾多次南侵汉地,也曾不止一次地侵入西域。蒙古草原的南方是辽阔的汉地农耕区。汉地的农业经济和人口的规模,超过中亚内陆河引水灌溉绿洲许多倍。成吉思汗在西征之前已经攻下了东北、华北的大片地区,得到了蒙古高原以外契丹、女真、畏兀儿、哈剌鲁、西辽诸降附地区的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些草原游牧民族的武力与东北、华北被征服区的农耕经济力量之和,比起花剌子模的国力来,占据明显的优势。所以仅从这一点判断,花剌子模与蒙古较量,孰胜孰负已见分晓。

(二)商使往来的通道

阿母河以北地区规模狭小的绿洲经济,需要维持与邻近地区的经常的商品交换;而地处东西文明之间的地理位置又使长途贾贩成为当地人谋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北朝、隋、唐时代的粟特商胡的后裔到了蒙古时代成了回回商贾,他们像自己的祖先一样深入漠北草原与游牧民族交易牟利。《元朝秘史》第182节曾提到过一支活动在漠南、漠北地区之间的由回回人阿三率领的商队。成吉思汗的随从中也有札八儿火者这样的回回人。蒙古国、花剌子模两大强国的边境相连,大大便利了回回贾客。成吉思汗平定各部后,在东西商路上设置守卫,并颁布札撒,凡进入蒙古国土的商贾一律颁给凭照,携有贵重商品的商贾应直接护送到大汗那里。(注:《世界征服者史》,第90页。)

成吉思汗攻金之后,派遣花剌子模人马合木(Mahmud)、不花剌人阿里火者(‘AlīKhwāja)以及讹打剌人(Otrar)玉速甫(Yūsuf)至不花剌(Bukhārā),与花剌子模贸易。由于往来方便,又有厚利可图,上述三位回回商贾返回后,不少西域的回回商贾前往东方贸易。据志费尼记载,花剌子模的三名回回商贾——其中有忽毡的阿合马、阿米儿忽辛之子和也里城(Herat)的阿合马·巴勒只黑(Ahmad Balčikh)——组成一支商队,携带纳失失金锦、棉织品、不花剌城北毡单(Zandan)地方出产的一种织物名“毡单你赤”(Zandanič)及其他商品也来到蒙古。估计他们是经由察赤(Chach,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北行到赤麦干(čimkent,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奇姆肯特,即赛蓝[Sairam]),再东行至塔剌思,经碎叶川流域的虎思斡耳朵,到达亦列水流域的阿力麻里而前往蒙古的。

当他们踏上蒙古国疆土时,守护商路的军士见他们所携皆贵重之物,便把他们送到成吉思汗处。据志费尼记载,成吉思汗为得到更多的回回珍奇,命令诸子、那颜、贵人各从自己的属民中抽出二至三人,携金银随这三位回回人赴花剌子模贸易。于是,来自各支蒙古贵族位下的回回人共450名组成了一支商队。成吉思汗命商队给花剌子模带去口讯表示:花剌子模的商队已经受到蒙古的接待,现蒙古的商队也前往花剌子模,希望两国和平相处。而据《札兰丁传》记载,成吉思汗的商使为四名,他们是讹打剌人乌马儿·火者(‘Umar Khwāja),蔑剌合人札马剌(al-Jamāl),不花剌人法合鲁丁(Fakhr al-Din)和也里城人阿米努丁(Amin al-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