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汪大渊与其他往来东西的海内外旅行家(第2/3页)

3.伊本·拔图塔(Ibn Battuta,1304—1377)

伊本·拔图塔是摩洛哥丹吉尔城人,伊斯兰教教徒。1325年,离乡赴麦加朝圣,后决意周游世界。数年中,曾三至麦加,并游历了波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各地,曾至伊利汗国。1332年,经西亚、中亚各地旅游后于1333年秋抵印度河,至德里,在那里留居约8年。

1342年,元顺帝遣使臣至德里通好,德里算端命伊本·拔图塔率领使团随同元朝使臣回访中国。使团启航后,遇风漂没,伊本·拔图塔未及登舟,得免于难。元朝使臣脱难后搭本国商船回国。伊本·拔图塔因失去随员、礼物,不敢回德里复命,在外辗转两三年后,才抵泉州。他在中国南至广州,北上杭州。后来从泉州乘船西还,于1347年到达印度,再途经阿拉伯半岛东岸、波斯湾、报达、叙利亚、麦加后返国。1349年底伊本·拔图塔抵摩洛哥都城非斯。此后他又去西班牙和中非、西非各地旅行。1354年,奉摩洛哥国王之命回到非斯,口述其旅行见闻,由国王所派书记官伊本·术札伊用阿拉伯文笔录,著为旅行记一书。拔图塔行踪几遍元帝国全境,对所到之处都有详细记述,其中国行记部分记载了泉州、广州、杭州及所经沿途各地状况,尤详于这些地区的穆斯林情况;对中国与印度、波斯湾和阿拉伯交通、贸易往来,也有不少极可贵的记载。

由于卷帙浩繁,此书一直以节本流传,有多种欧洲文字译本。19世纪中,法国人在摩洛哥发现其全文手稿,由德弗列麦里等校勘并译为法文,分四卷出版(巴黎,1853—1858)。吉伯据此本译为英文,作了详细注释(剑桥,1956—1971,未完)。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据玉尔《契丹及通往契丹之路》一书中的英文摘译本,译出了一部分关于中国的内容。马金鹏将埃及出版的阿拉伯原文本译为汉文(《白图泰游记》,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为全译本,但名词术语对勘不精。

4.回回人的朝圣旅行

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一个穆斯林在条件许可时应当赴圣地麦加(天方、天房)朝一次圣。伊斯兰教传至旧世界各地后,各国的穆斯林均保持了这一风俗,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各民族穆斯林通过各种途径赴麦加朝圣。在蒸汽机没有发明之前,没有铁路与轮船。对于生活在中国这样遥远的东方的穆斯林来说,赴天方朝圣是一件极为不容易的事情。但仍有虔诚的穆斯林不辞千辛万苦,沿陆路或海路往来于天方与汉地之间。完成朝圣壮举的穆斯林是极为荣耀的,被称为Hajj,在当时的汉语中译称为“哈只”(今称为哈智)。

郑和的父亲与祖父都被称为“哈只”,足见其父祖两代人都曾经赴天方朝圣。云南赴天方朝圣通常是从缅甸出境,再登船经孟加拉湾,绕过印巴次大陆,进入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或红海,至天方。回回人往返于海湾与东亚的航行使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道变得更为知名。

(二)遥远的马合答束与刁吉儿

在元《经世大典·站赤》中,保留了如下记载,大德五年十二月(1301年末至1302年初):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言:杭州路在城驿近承接使臣答术丁等,钦赍圣旨悬带虎符,前往马合答束番国征取狮豹等物,往回应付二年分例……;又爱祖丁等使四起,正从三十五名,前往刁吉儿取豹子希奇之物,往回应付三年分例。(注:《永乐大典》卷19419,第7220页。)

这里提到的“马合答束番国”,即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郑和时代的资料称之为“木骨都束”。元使臣答术丁前去的目的是购买狮、豹等名贵动物,由于路途遥远,需要预支二年差旅费用;而前刁吉儿的使臣爱祖丁使团一行为的是取豹子等物,全团计正使随员共37人。他们所需预支的钱比前往马合答束(摩加迪沙)的使团更多,要准备三年花费,可见其路途更为遥远。刁吉儿应当就是摩洛哥航海家伊本·拔图塔的故乡丹吉尔,位于地中海南岸。爱祖丁的使团是从红海西岸登陆至地中海再乘船前往刁吉儿,还是由海路绕过非洲南部经直布罗陀海峡抵其地,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