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贾耽《皇华四达记》所记《广州通海夷道》(第3/3页)

早在魏晋时代法显归国时,所乘海船就有从狮子国横穿孟加拉湾,直航今印尼苏门答腊岛的记录,隋代常峻出使赤土国时,也曾从越南南端的昆仑岛向西横穿暹罗湾直达今马来半岛。贾耽时代中国海船不但在暹罗湾和孟加拉湾继承了前代水手的航海术,而且进一步具备了从狮子国向西横越今阿拉伯海的能力。因此可以说,在唐代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水域中,中国海船可以说已是无远而弗届。

3.面向海洋的国际大都会广州

贾耽所记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广州为起点不是偶然的。唐代全国均以布帛、铜线为交换媒介,而广州因为外夷人口多,经济深受国际贸易影响故以贵金属金银为货币。外番人聚集广州日久形成自己的居住区,史称“蕃坊”,其地点在今广州火车站向南数站地之处,今怀圣寺(清真寺)“光塔”所在地附近。外夷人集中的蕃坊的存在不仅见于汉文记载,也见于阿拉伯地理学家的著述。

居于此处的侨民多为来自波斯湾地区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从事贾贩。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阿拉伯著名学者查希兹(al-Jahiz,776—868)撰《商务的观察》(又译为《生财之道》),开列了从中国输入的货物有丝绸、瓷器、纸、墨、鞍、剑、麝香、肉桂,动物中的孔雀等等。穆斯林学者撒阿利比(al-Thaalibi,961—1038)在《珍闻谐趣之书》说:“阿拉伯人习惯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不管原产地为何地,都称为‘中国的’。”

不仅外国商人以广州为出入中国的出入点与登陆点,中国人也是如此。法显从爪哇归国时,原先的目的港就是广州。只是因为风暴,船只偏离了航向,才在山东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