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太史公说:我读朝廷考核和选用学官的法规,读到广泛勉励学官成长的道路时,总是禁不住放下书而叹惜。说:唉!周朝王室衰败而《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幽王、周厉王统治衰颓而礼崩乐坏,诸侯放纵横行,政令由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忧伤王道废弛而邪道兴起,于是论定编次《诗》《书》,修订兴起礼乐。他到齐国听《韶》乐,沉迷其中,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美味。他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端正音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有条不紊。世道因为混乱污浊,没有人起用他,所以孔子向七十多个国君求官都没有得到知遇,他说:“如果有任用我的,一年就足够了。”鲁国西郊有人猎获了麒麟,孔子说:“我的思想不能实现了。”因而他借助鲁国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来代表天子的王法。因为文辞精深而意义博大,后代学者很多人都学习传录它。

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七十多名弟子四散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交结和教育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出现。所以子路在卫国,子张在陈国,澹台子羽在楚国,子夏在西河,子贡在齐国一直到死。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矨一辈人,都曾受教于子夏等人,成为诸侯国君的老师。这时只有魏文侯爱好儒学。后来儒学渐渐衰落一直到秦始皇时代。在战国时期天下人一起争战,儒学已经受到排挤了,但在齐、鲁一带,学习研究它的人却独自不放弃。在齐威王、齐宣王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孔子的事业并使之发扬光大,凭着学说在当代显扬名声。

到了秦朝末年,焚毁《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六艺从这时开始残缺。陈涉自立为王,鲁地的儒生携带着孔子家传的礼器去归附陈王。于是孔甲当了陈涉的博士,最后和陈涉一同死了。陈涉兴起自平民,驱使一群乌合的戍守边境的士兵,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不够半年就竟又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可是士大夫却背着孔子的礼器去委身归顺作他的臣下,为什么呢?因为秦朝焚毁他们的书籍,积下仇怨而借助于陈王来发泄愤懑。

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领军队包围鲁国,鲁国中的儒生还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歌声乐声不断,难道不是圣人遗留的风范,喜欢礼乐的国家吗?所以孔子出游在陈地,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乡里的年轻人志向高远,文采斐然可观,不知道怎样去教导他们。”齐鲁一带对于文化礼仪,从古以来就这样,这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汉朝建立,然后儒生们才能开始研究他们的经术,讲授演习起大射和乡饮的礼仪。叔孙通制定汉庭礼仪后,因而做了太常官,那些和他一起制定礼仪的儒生弟子们,都成了朝廷首先录用的对象,于是人们感慨地说儒学开始兴起了。但这时还有战争,还在平定全国,也没有时间顾及兴办学校的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靠武力起家的功臣。孝文帝时,稍微征用了儒生,但是孝文帝本来就喜欢刑名学说。到了孝景帝时,不任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欢道家黄、老思想,因此那些博士空有官位以备顾问,没有晋升的。

到了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懂得儒学,而皇上也倾向儒学,于是征召方正贤良文学的士人。从这以后,讲《诗》的在鲁地有申培公,在齐的有辕固生,在燕的有韩太傅。宣讲《尚书》有济南人伏生,宣讲《礼》的有鲁地高堂生。宣讲《易》的有菑川的田生。宣讲《春秋》在齐地、鲁地出于胡毋生,在赵地出于董仲舒。到了窦太后逝世,武安侯田羛任丞相,罢黜黄、老、刑名等百家的学说,延请文学儒生几百人为官,而公孙弘由于精通《春秋》而从平民升为皇帝身边的三公,封为平津侯。天下的学者像风吹一边倒一样倾向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