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发展的地缘政治规律(第2/2页)

东晋只占领扬州、合肥,并没有占领襄樊,其对北朝一直处于战略被动地位。前秦发动对东晋的进攻,主攻方向选择淮南地区,偏军发自襄樊,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前秦没有集结主力于已占领的襄樊,将主攻方向选择在湖广地区。之后宋、齐、梁向北扩地,并且占领了西南地区,地缘地位大为改善。到南陈时期,南北的分界线南推到长江沿线,要地尽失,导致南陈对北方战略地位极为被动。五代时期,南唐前期占据淮南地区,一度能与五代南北对峙。等到后周攻占江淮地区,南唐便不得不南迁避其锋芒。南宋时期形势也一样。

在南北方的对峙中,西南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南北力量天平上重要的砝码。公元前316年秦灭蜀,蜀地成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战略基地。秦灭楚时大量利用了蜀的强兵劲卒和布帛金银,“足资军用”,仅司马错“浮江伐楚”,就征调了“巴蜀重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战国策·秦策一》载:“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占领西南地区,既可以获得重要的物资基地,又可以向东、向北构成战略威胁。北部政权要统一南方,战略远大者都先取巴蜀;南部为了保持长久的均势,也力求占据巴蜀,经营西南。比如东晋南朝时期,权臣建功扬威,往往选择巴蜀地区下手,通过收复巴蜀来扬名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