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块块的中国

我们先来看看,广袤的中国领土能否被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区域。

中国古代历史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区域内展开的。东方浩瀚的太平洋、西南和西面的青藏高原、中亚荒原和北方的蒙古高原是古代中国人不可逾越的障碍。根据地理环境和历史作用的显著不同,这片广阔的地理区域可以从东南向西北划分为三个弧带。

东南第一弧带北部以明代长城为标志,经山海关、燕山、张家口、大同,绕过毛乌素沙地南端,在兰州折向西南,经岷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市东界到红河,红河向东至十万大山入海。第一弧带季风气候明显,水热条件适中,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主要的经济区。该区域汉族占主体,在中国历史上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一弧带算是中国历史的“核心弧带”。

辽河流域以北、蒙古高原、新疆地区和青藏高原组成了中国历史的第三弧带。该弧带地域广阔,气候干旱,是游牧民族的天堂。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如满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历史上的匈奴人、鲜卑人、羌人、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女真人等都主要活跃在第三弧带。

第一弧带与第三弧带之间的狭长地带,包括辽宁南部地区、长城沿线内蒙古地区、河西走廊、川西高原东部等组成了中国历史的第二弧带。第二弧带气候条件在一、三弧带之间,宜农宜牧,是历史上汉族为主体的第一弧带与第三弧带的拉锯地区。

三个弧带的划分并不是明确固定的,只是指出了大致的范围。在这个划分中:1.没有包括辽阔的中国领海和中国海上邻国。古代历史上除了南宋和明朝中早期外,中国并不注重海洋地缘政治。中国海上邻国中除了某段时期的日本外,没有其他邻国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大的影响。2.岭南地区、滇黔地区划入第一弧带是一个可以争议的观点。考虑到汉族人口和中央王朝的权威稳定,持续地向岭南、滇黔地区扩张,这一地区也没有与中央王朝产生严重的政治冲突,因此,似乎可以忽视差异,把它归入第一弧带。

这样的划分还是显得粗糙,毕竟每一个弧带的面积太大了,内部也千差万别。为了进一步考察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每个弧带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亚区域。每个亚区域内部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稳定的地理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特性和中心城市。1.同一弧带不同区域依然存在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如第三弧带中存在着蒙古高原、新疆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明显差别。2.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政权令人惊奇地以不同的亚区域为地理基础。如匈奴王庭、突厥汗国、蒙古早期活动的范围都东起大兴安岭内外,横亘蒙古高原,到达天山南北。3.经济因素和地理攻防体系是亚区域历史存在的基本点。它们是冷兵器时代地缘政治分析的两个关键因素。历来为割据野心家觊觎的四川地区就是个例证。

古代历史最浓墨重彩的内容是在核心弧带,也就是第一弧带展开的。让我们聚焦在长城以南、南海以北的这片区域。

核心弧带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一弧带可以细分为四大亚区域:关中地区、关东地区、西南地区与江南地区。四大亚区域具有较大的地理、文化区别,在历史上支撑了不同的割据政权,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

关中地区以泾渭平原为核心,向北包括延安、子午岭、固原、兰州等要点,西南包括大散关、岷县、凤县、天水南郊,南边以秦岭与西南地区接壤。关中以黄河几字形东段和函谷关(潼关)、崤山、武关一线与关东地区对峙。

关中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关中平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长达千年的建都史、中央政府的开发和关中地区曾经持续不断建设的水利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上气候温润,少有天灾,传统的麦作农业生产方式,使关中有稳定的农业收成可以支持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