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谈如同踩高跷

两个月后(绍兴七年十二月),金朝释放了一名扣押的宋朝使节王伦。

王伦回到南方向赵构转达了金朝的口信:“好报江南,自今道途无壅,和议可成。”王伦还带来了宋徽宗的死讯,说金朝答应在和谈成功后送还“梓宫”(宋徽宗的灵柩)。赵构重赏了王伦,高兴地宣布:“若金人能从朕所求,其余一切非所较也。”到底满足了赵构什么样的条件,其他条件他都可以不计较呢?就两个条件:第一是宋金和谈,不再处于战争状态;第二是金朝得承认赵构在南方地区的统治权。

金朝得知后,很快表示可以接受赵构的条件。金朝统治中原后,自身矛盾多多,事务重重。它的北方,以会宁府为中心的老根据地实行的还是奴隶制度,游牧习气深入骨髓;而中原地区高度发达的封建经济,对金朝的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意汉化的金熙宗采纳完颜宗磐、完颜昌等人的建议,将河南和陕西的部分地区还给宋朝,换取南宋称臣进贡,定期捞取好处;同时金朝也能抽出人力和精力来强化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推动自身的汉化。

你情我愿,宋朝和金朝很快就在第二年(1138)十月就和谈达成一致。金朝派萧哲为江南诏谕使来到临安。因为宋朝在和议中向金朝称臣,因此萧哲要求赵构要跪拜接受金朝诏书。他也不称宋朝而称“江南”,要对宋朝“诏谕”。这样就把南宋做了金朝的属国。

临安城一下子炸开了锅。前宰相张浚连续五次上书,激烈反对和议;大将韩世忠奏请拒绝议和,立即决战;岳飞则奏称“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骂主持和谈的宰相秦桧“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枢密院编修胡铨上疏,请求将秦桧、王伦等人斩首示众,然后拘拿无礼的萧哲,再集合军队北伐金朝。如果朝廷不同意,胡铨说:“臣宁愿跳入东海自杀,也不愿处在小朝廷中苟活。”他的奏疏获得了一片赞扬,民间刻板传诵、流布四方。赵构和秦桧面对潮水般的反对,又羞又怒。岳飞等人动不了,胡铨就成为了儆猴用的那只“鸡”。胡铨被扣上“狂妄上书,语言凶悖,仍多散副本,意在鼓众劫持朝廷”的罪名被罢官,送往昭州编管。

也有一部分附和接受和议,原宗正少卿冯檝就上疏赞颂和议是兼具孝、悌、仁、慈等优点的合约。秦桧见到有人支持,立即恢复冯檝宗正少卿的官职。中书舍人勾龙如渊向秦桧建议控制御史台,进而控制言路压制反对。秦桧大受启发,罢免反和的御史台官员,提升勾龙如渊为御史中丞,控制言论。朝廷听到的反对声音果然少多了。赵构则搬出“孝”、“悌”之道来为和议辩解,说:“父皇灵柩未还,母后还在远方,陵寝宫庙,久稽洒扫,兄弟宗族,未得会聚,南北军民十余年间不得休息,因此我不得不屈己求和。”

宋金和议拖了两个月,最终在十二月正式签署。赵构还是不愿意在金国人面前跪拜接受诏书,在条约签订前得了“急病”在宫中休养;宰相秦桧主持仪式,代表皇帝跪拜在金使萧哲面前,在和约上签字画押。根据和议:宋朝向金朝称臣;以黄河旧河为界,金朝把黄河以南的陕西、河南地还给宋朝;宋朝每年进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朝归还宋徽宗和皇后的灵柩。和谈成功,朝廷大事庆祝,命百官进呈贺表,并加官晋爵。

许多大臣拒不上表。岳飞倒是上了一张表,他说:“今日之事,可忧而不可贺;朝廷还是不要论功行赏了,免得贻笑大方。”对于朝廷给他加官的诏书,岳飞也拒不接受。

对和约最实质的反对,不是来自岳飞等主战派,而是金朝内部的权力斗争。第二年,金朝就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主和派贵族因“谋反”而被诛杀,主战派掌握了大权。主战派坚决反对把陕西、河南等部分地区交还宋朝,要求继续南下侵宋。很快,主战派的完颜宗弼就统帅金军,兵分四路南侵。宋朝没有任何防备,一败涂地。不到一个月,根据和议赐给宋朝的土地就被金朝拿回去了。完颜宗弼的前锋还杀入了淮南。绍兴十年(1140)六七月间,宋将刘锜率军民在顺昌城以少胜多,大败金军。金朝的南侵势头被遏制了。一直跃跃欲试的岳飞计划乘胜北伐,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和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