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有真才实学

萧衍真的是一个庸劣的昏君吗?批评者似乎忘记了,萧衍虽然招致了南梁的灭亡,却也是南梁的缔造者。正如萧衍在台城失陷时感叹的那样:“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作为南梁的开国君主,萧衍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萧衍的上半生是在南齐时期度过的。南齐时期文化繁荣,竟陵王萧子良身边聚集了一批文友,其中以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等最知名,号称“竟陵八友”。萧衍就是其中之一,是“永明文学”的重要代表。从流传下来的文献来看,萧衍的文学能力出众——南梁整个皇室都擅长文学,文人辈出。

在政治上,萧衍也表露出了不俗的见解,有过人的表现。齐明帝萧鸾篡位之前,觉得荆州刺史、随王萧子隆和豫州刺史崔慧景二人既效忠皇室,又有能力起兵与自己对抗,想除掉这两个人,又苦于没有简便的方法。时任镇西咨议参军的萧衍敏锐地发现了萧鸾的心思,建议将萧子隆免职召还京师,明升暗降为侍中、抚军将军,剥夺他的实权。接着,萧衍又自告奋勇,要求率兵戍守寿阳,夺取了崔慧景的兵权。

萧鸾死后,由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等人辅佐幼君萧宝卷。六人轮流入朝值班,掌握实权,被称为“六贵”。时任雍州刺史萧衍不无忧虑地说:“一国三公尚且国家不稳,如今朝廷有六贵同时当权,如何才能避免动乱呢?”果然,南齐迅速在内讧中动荡,六贵无一善终。

萧宝卷亲政后,暴虐无道,领兵将领们人人自危。豫州刺史裴叔业找萧衍串联造反。裴叔业游说萧衍说,我向北魏称臣,请北魏出兵相助,这样成功了可以推翻萧宝卷,失败了还可以被北魏封个河南公。萧衍不赞成。他觉得裴叔业想得太乐观了,你投降北魏了就得做北魏的臣子,北魏不是傻子,不会被你牵着鼻子走。裴叔业不听萧衍的劝告,率部投降北魏。果然如萧衍所说,北魏迅速收编了裴叔业的军队和地盘,却不愿插手南齐政务。

萧衍的哥哥、益州刺史萧懿被萧宝卷解除职务召回建康,途经襄阳。萧衍拦住哥哥,不让他去建康。萧衍说,南齐内有连年灾乱,外有北方强敌虎视眈眈,已经是内忧外患;而小皇帝萧宝卷只顾专权胡为,国家大乱将至。萧衍劝哥哥萧懿一起积蓄力量,寻机推翻南齐取而代之。萧懿大怒,将弟弟痛骂一顿,要萧衍好好“反省”错误,自己毅然踏上了前往建康的道路,果然一去不复返,被暴君砍了脑袋。

萧衍则加快备战步伐,决心乘乱推翻南齐。他以防备北魏为名,大造器械,暗中砍伐了许多竹木沉于檀溪中,以备造船用。萧懿被杀后,萧宝卷派前将军郑植行刺萧衍。郑植的弟弟郑绍寂正好担任萧衍的部属。郑植便快马加鞭以探亲的名义前往雍州。当时萧懿的死讯还没有传到襄阳,加上郑植官职很高,萧衍按惯例要宴请郑植。席前,郑植怀揣利刃,决定在宴席上杀掉萧衍。郑绍寂觉察到了哥哥的阴谋,在宴会举行前将郑植的来意告诉了萧衍。萧衍得知后,还是照常举行宴会,还亲自款待郑植。宴席开始后,萧衍突然问郑植:“郑将军受皇命来杀我,今天的这酒席可是下手的好机会啊!”郑植也不是普通人物,心中虽然大惊,但面不改色,矢口否认。萧衍哈哈一笑,又像没事一样继续觥筹交错起来。郑植怀里的利刃一直没有派上用场。宴会散后,萧衍邀请郑植参观襄阳城的军备。郑植同是行伍中人,发现整座城池固若金汤,粮草充足,士气高昂。他对萧衍的治军能力大为叹服,同时也折服于萧衍坦荡的气度,便放弃了行刺的念头,并把萧懿的死讯和萧宝卷的阴谋和盘托出。萧衍正式起兵,一路势如破竹,终结了南齐王朝建立了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