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可以和平收场(第2/2页)

尔朱荣想做董卓第二,却比董卓有头脑得多。他深知,要想在政坛上有大作为,政治永远比军事重要。早在起兵之初,尔朱荣就有心改立新君、独揽大权,开始物色政治盟友。他派侄子尔朱天光潜入洛阳,找到在朝中任直阁将军的堂弟尔朱世隆。后者向尔朱天光推荐了元诩的叔叔、长乐王元子攸。元子攸受胡太后一党的排挤,和胡太后等人有较深矛盾。他长期担任禁卫军将领,不仅有一帮禁卫军官兵支持他,清流世族和文官集团也拥戴他,在朝廷中有相当的根基。各方面看起来,元子攸都是不错的人选,可以让尔朱荣集团争取到洛阳禁卫军和世族大家们的支持。于是,尔朱天光秘密会见了元子攸,将尔朱荣的橄榄枝传递了过去。元子攸欣然应允,带着家眷跟着尔朱天光逃出了洛阳。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择立君主有一个传统:将所有的候选人铸铜像,请示天意,如果铜像铸成说明此人受命于天,可立为君;如果铸像不成,则上天不认可此人。尔朱荣手中一共掌握了六位王爷,一一给他们铸像,只有元子攸的铜像一举成功。

武泰元年(528)四月十一日,尔朱荣在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拥立元子攸登基称帝,和洛阳的元钊对峙。元子攸就是孝庄帝,封尔朱荣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等,晋爵太原王。这是一招好棋,尔朱荣一下子从叛乱者跃升为“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正义之师。

孝庄帝登基后,局势就明朗了。胡太后立的小皇帝元钊原本就不为朝野所接受。大臣们早就和胡太后离心离德。听说元子攸登基后,洛阳的禁卫军官兵、文官和世族大家争相出迎,向新皇帝表示效忠。元子攸登基的当天,镇守黄河的郑先护、费穆等人就主动归附,导致洛阳门户大开,大都督李神轨不战而退。消息传到洛阳,禁卫官兵四处溃散。战争不用打了,尔朱荣兵不血刃,提前锁定胜局了。

胜负已定,郑俨和徐纥两个男宠跑得比谁都快。郑俨逃归乡里,想在地方起兵,结果被部下所杀;徐纥逃到江南归降萧衍,因为好慕权力、奴颜媚骨,为时人所斥。众叛亲离的胡太后在绝望中宣称出家为尼,还强迫宫中所有的嫔妃随自己一起削发出家。她逃入佛寺,寄希望于佛祖的保佑。洛阳的皇室贵族和文武百官见状,第二天就拿着皇帝玺绂、摆出皇帝法驾,公开出城去迎接新皇帝元子攸了。

北魏朝野承认了元子攸,也就承认了尔朱荣造反的胜利果实。到此为止,尔朱荣起兵可以胜利、和平地收场了。他只要护送着元子攸进入洛阳,就大功告成了。但是,平静之中酝酿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