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京北回族第一村 黄炳成、李守勋口述(第4/10页)

黄:也追到那儿呀,也追到沧州。

李:对,沧州那支也是从南京过来的。

黄:由南京过来哥儿四个,哥儿三个留在沧州了,哥儿一个落在咱这儿了。据说最早形成东光裕这个镖局的就是那哥儿四个里头的这一个。后来又分出什么西光裕呀。又有老西光裕,老西光裕又分出新西光裕来。都是那哥儿一个又分下来的。

定:东光裕是什么?

黄:它是镖局呀。过去叫保镖呀。它属于长途运货。

定:噢对,原来李家是特有名的镖局。

黄:北京八大镖局里头西贯市就占了两个,东光裕、西光裕。

李:根据我表弟考证的,是先有东光裕,后来又分出西光裕。从西光裕又分出同和裕、路和居等,他说都是从那儿分下来的。都是镖局。

定:它怎么发的家做镖局呢?

黄:年代久远了,就传不下来了。

定:你们村到底有多少户啊?

黄:老户主要就是两户:李家,李家就分好几户;黄家;还有一个康家,康家是后搬来的,据说是从京东康营来的,具体什么时候搬来的就不知道了;大户还有一个海家,海家也是后搬来的。

他们姓李的过去也分三户,后来又有搬迁来的,以前就分三户。一户是梢门李,一户是板子门李,一户叫红门李。就是根据家庭状况,以这门定的这三户的根源。这家安一栅栏门,那叫梢门,树梢的梢,编的那个。这家安一红门,还有一户钉的板子。现在红门李找不着根据是怎么回事儿了。就是板子门李最大,路和居,同和裕,西光裕,统一都属于板子门李。后来就是东光裕,它算板子门李。

3.李守勋家的人和事

(1)奶奶的父亲这边

李:再早有些事,咱不清楚。就说我们这门吧,我奶奶就是西光裕的。有些人物应该提一下,有个人叫李恩涛,李恩涛是我奶奶的父亲,挺有名的。注226

黄:这是号,正名叫李锡伦。他算新西光裕的,西光裕后来又分支,他们叫新西光裕。到他们这一代就不是镖局了,他们就属于栈房,修好京张铁路以后就是栈房,你来了东西,我在这儿给你存着,货栈,然后完了我收你钱,我再给你送走,挨着火车站。

李:实际上京张铁路修了以后这镖局就不成了,后来就等于开栈房了,是不是?

黄:对。镖局就不成了,这线铁路一通就不用你再走镖局给他送货,火车就走了。所以他们就改开栈房了。他是以这个为领东,掌管这一摊儿,由这儿到张家口,到大同,这一段上基本上大站头都有他的栈房。那阵儿北京不是有集成,合顺,西光裕吗?集成栈房,合顺栈房,西光裕栈房,这三家栈房跑这京张线。西光裕还算最小的呢,他是西光裕栈房。李家这镖局走的就是西北路。

定:那就是说他实际上还是走的这个路?

黄:还是走的这个路,走的这个路线,到张家口。

定:(问李)您奶奶的父亲是做这个?您奶奶也是这个村的?跟你父亲都姓李,那不是同姓吗?

黄:(替李回答)不是一个门啊,不是一个支系。同姓的这个呢,我们这个伊斯兰教超过五代,可以通婚,过去说出五服不是?出五服以后血统上就远了。

定:(问李)您的奶奶要活着有多大岁数?

李:也得照着百十来岁了,日本时期她父亲就六七十岁。这个李恩涛算有名的绅士,我听说过他的几档子事,挺好的。日本时候有一次八路军杀了一个日本人,日本人非要报复,把阳坊西贯市人都给弄到大庙前头去了,当初那儿也有戏台子,都架上机枪要屠杀,就这个李恩涛出面找的日本人,也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说的,反正最后免除了一场灾难。还有一次听说是土匪还是逃兵吧,要抢阳坊地区这些个商户,他知道了,自个儿就带了好些个银圆到那儿去,给他们一人俩银圆几个银圆吧,给这伙人搪走了,没抢成。他老做好事,只要有我们叫要乜帖的,一般说就叫要饭的,只要他要瞅见就把他请到家去,好吃好喝地(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