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京北回族第一村 黄炳成、李守勋口述(第2/10页)

1.有关西贯市由来的传说

黄炳成(以下简称黄):西贯市这儿是交通要道,往南就是北京,往北就是张家口。北京城里好多回民都是西贯市过去的,本村跟北京城的联系也不少,相当多呢。

定:我对西贯市一直特别有兴趣,我知道这地方是一个回民村。我想问问您这里什么时候开始有回民的,把你们了解的情况从头讲讲好吗?

李守勋(以下简称李):这村怎么来的,咱们县上区里编了一本书,这是一本书上介绍的……

定:书上的事咱们不着急,咱们说你们听说的。

黄:要说一开始可能追溯到隋唐,唐朝可能在这边驻过军。我们这个地区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这儿离南口30里地,从这儿往西去有一个叫白羊沟,它也奔怀来,那边从关沟走也奔怀来。注219可是形成这个回民村,大概其在明朝。常遇春他们的军队在这儿驻着呢,可能就留下来了伊斯兰教这回民,这村就留下来。注220

李:我也是听说的吧,那书叫作《十三陵风物人物记》,说原来西贯市这儿有一个叫石鹰头,就在防化学院这儿,大石头,我们叫它石山头,他们管这儿叫石鹰头。有那句话说是“北京有个石山头,南京有个石山尾”。有那一说法。当时金朝的时候有个金章宗,他爱上这儿游玩来,跟石头上喝酒,喝完酒把酒倒在石头上头,灌石头,所以取名叫灌石。后来一来二去这边慢慢就形成一个小村落,灌石村。这儿不是属于山区跟平原的一个交接处么,这样慢慢就有了集市了,又改成灌市了。据说当初是这么来的。这就是一个说法,也没法确证。

位于西贯市村附近的石头山(定宜庄摄于2003年)

还有一个说法,这村原来叫凤凰村。回民跟汉民不是有一个民族界限么,当时都有一些个,反正风俗习惯不一样,有仇视什么的。我们这儿有俩村,叫前白虎涧(剑)、后白虎涧(剑)。那边还有前沙涧(剑)、后沙涧(剑),四面的剑都射你。咱这儿老人就说,这凤凰要这么射哪儿受得了哇,后来说是改叫贯石,你这剑来了以后我给你接住,我这也不太清楚啊。

定:这传说我原来也听说过,我在前沙涧教过三年书……

李、黄:(笑)您还跟那儿教过书哪?

定:我那时候就知道西贯市,还知道你们老跟前张村、后张村的汉民打架,是有这事吗?

黄:有有,民族都有一个矛盾。周围都是汉族村,中间夹着一个回民村,有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李:这个传说不是书上的,就是老百姓里头说的。金章宗的那个是书上的。

黄:金章宗这个历史它是有。他没做皇上那阵儿,在这边巡游采猎。我们这地方有个地名,石山头那边,我们小时候上那边玩儿去,都管那地方叫皇上宝座。在防化学院里头。石鹰头上头有一民国将军刻的大字,相当漂亮。还有一个横着的,西贯市阳坊联合着刻的村约,不许开发山头的,也是民国时候的,字也不太清楚了,但是能看出来。注221还有一个地方叫石桌石鼓,有个夹层似的,里头多少坑,你要敲吧,这儿当当当,那儿咚咚咚,各种坑的声音都不一样。(石桌石鼓)“文革”时候不知道让谁给(推之义)下去了。石头形成各种各样的仪态,多少石头好像堆起来似的,跟别处都不一样。

明朝那几个首领不都是回民么,常遇春,胡大海,沐英,闹不好连朱元璋都算,反正我看有个材料朱元璋都算(回民)。他是凤阳人,那个地方南边是回民村,北边是汉民村,他们姓朱的一大户,他父母去世的时候是用白布裹的,回民用白布裹。因为什么他改了这个(汉族)呢?这是对民族的一个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