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蓝靛厂几代回民之后金宝琴口述(第2/16页)

我们家是我老爷爷那辈来到北京的。我老爷爷叫金世田。他是庄户人家,不是大地主。他的第一个媳妇就生下一个儿子,因为小时候没有人太好照顾他,那个儿子有点瘸。后来这个老奶奶就去世了。到我爷爷的母亲就是续弦。不是一个没死就又娶一个,不是。(续弦的这个)老奶奶来了以后生的第一胎是个女孩儿,女儿好像是长得挺好的,她就不太疼前边那个儿子,可是这个是老爷爷他自个儿的儿子啊,他待见,他说:“别看你生了一个,你10个桃花女也不换我那扁脚儿。”他始终对他的儿子挺好的。就没把他那儿子带到北京来,一直搁到山东,这叫隔母不隔山。

所以我老奶奶她就求真主,她说我托付为主的,让我生一个儿子,他打我我都认。结果第二个真生了我爷爷了。我老爷爷就带着我爷爷和老奶奶,就是我爷爷的妈妈来到北京,老家搁了一个大爷爷。来到这儿以后,把我那个姑奶奶,就是我爷爷的姐姐,最后就给到北京了,给了北京西城一带。

我老爷爷特别有能耐,等于是北京有买卖,山东有地,东北他还跑皮货。就在蓝靛厂啊,他一人置了4处房子,一处在我们街上,德源成注144旁边,德源成是个酱厂子。一处在西门。再往西岔去叫德丰居,一处在那块儿把着路口。再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最后拆的这一块儿,也是把着一个路口,小东门路口。4处房子全在街上把口那儿,都是街上的铺面房,也都是做了买卖,我们最后拆的这处,我父亲告诉我是个药店。我奶奶就跟我们说,你老爷爷置的那房子啊,每处都有院子,门楼都是磨砖对缝的,相当不错。

定:你们家在蓝靛厂可是个大户了。

金:应当说在我老爷爷的时候我们家那是正经可以的。

定:您祖上是不是蓝靛厂最早的住户?

金:可以这么说。我们家确实是算早的,在回族里头算早的。时间久了,兴啊衰啊,都在这块地儿。

2.西贯市李家

定:您祖爷爷带着祖奶奶来到北京,这是第一代。

金:对,我爷爷长大以后娶的我奶奶,这就是两代。我奶奶姓温,是北京人,海淀区馒头村的娘家,注145馒头村就在香山这边,四王府的东南上。她们家也是回民。

我奶奶不是穷家的人,她的姑姑给的是西贯市李家,注146那家叫李什么我不知道。她当初给这家的时候呢,这家就爷俩,爷俩都没有媳妇,老头儿的老伴死了,儿子又没说上,这爷俩是干吗的呢?是赶脚的,北京土话就是捅毛驴屁股的,跟着毛驴跑,给人家送货,跟镖的似的那种,又不是大的。最后我奶奶的姑姑就给到他们家了,给到他们家时穷着呢。

定:那您奶奶的姑姑的娘家原来是做什么的?

金:就是农民呀,馒村的,也没什么钱,所以才给那么穷的北边的。

您记得西太后出逃吗?就由西贯市走的,找的人就是我奶奶的姑姑家,说他们是赶脚的,老往西安跑,是他们家给西太后带到西安去的。开始时讲好价钱,说你不白拉我,到了那儿钱你随便拿。当时还想呢,说遇见什么人了,怎么给这么多呀,这就等于玩儿命似的给人跑了一趟买卖。那会儿不知道拉的是西太后,要是知道那不就走漏风声,还不把他们杀了啊?到了西安才知道。西太后她出手不在乎钱啊,开开金库就让他们随便拿,还说回去到了北京我再封你,那会儿不是就说封侯么,所以他们家封的是侯。我奶奶的姑姑人家怎么富的?就由这儿富的。我父亲为什么给我讲这段历史呢?说人哪,是命,说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得夜草不肥,你姑姥姥嫁得好,人家有那么大命啊,找这么俩光棍子,穷着呢,他也不知道跑这么趟买卖,现在话叫黑活儿,西太后后来封他呀,人家就能遇到那么一档子好事,人家就发起来了。后来人家就说姑奶奶那些儿子,就是我奶奶那些表弟呀,人家都牛着呢,张北这一带连火车买卖都是人家家的。她儿子给她做寿,一年一个大皮袄,我奶奶她们姐儿四个,每年明着是给姑姑做寿去了,带点礼物,红包都给她们带回来了,头年的大皮袄顶下来,给我奶奶,再顶下一个来,给我二姨奶奶。她们这些侄女,都沾过人家光。人家一富,带得他们家也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