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回民开的买卖满恒亮口述

时 间:2003年4月8日

地 点:北京市天桥南里某居民楼

访谈者:定宜庄

[访谈者按]回族如今在京人口约25万,仅次于满族。回民的聚居区,都是围绕清真寺形成的。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末北京约有清真寺50余座,这就意味着当时的北京有50多个回民的聚居点。注271在这些聚居点中,最大的首推宣武门外的牛街,另外就当属崇文门以东,以及前门外和天桥等地,还有朝阳门与德胜门内外了。这些回民是紧紧环绕京城而居,尤以外城最为集中。他们从全国四面八方辗转迁徙而云集于京师,许多人靠着做小商小贩和小手工业维生。1906年,日本一名奉命到中国来考察的军官曾描述说:“在北京,小商人、摊贩、车夫、兵丁等社会下层民众的大部分都是回教徒”注272,虽然未必准确,却可见在20世纪之初北京城中回民多、回民中穷苦人多的特点。

满恒亮的祖辈就是众多从外省来京谋生的回民中很典型的一个。他讲述祖上从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从最初在老家山东与北京之间来回移动到最终定居北京的过程、父亲的为人和与乡里的关系、婚姻与信仰等等,都讲得很具体清楚,也很具代表性。

我对满恒亮先生口述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他为我介绍的京城尤其是京师外城那些商人与商铺,与前面刘曾复以及后面李荣等人介绍的竟然完全不同。这提醒我,回民在京城,有着自成系统、自成小社会的特点。也进而让我注意到不仅是回民,事实上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族群甚至不同的行当,在京城都各有自己的社会圈、婚姻圈,圈与圈之间虽然毗邻而居,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互不相干也互不相扰的两个社会空间之中。这是城市与村落迥异的特点,也是城市的丰富魅力所在。虽然对这些圈子与圈子之间相互交往的情况与方式还需作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但仅仅有这样的圈子存在这个现实,就已经是单凭文献资料很难察觉的内容了。

1.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

定:您今年多大岁数?

满恒亮(以下简称满):八十四,属猴的。注273我就是在北京出生的,我们来了好几代,4代了。最早一代是曾祖父到北京来。

我们的老原籍是山东德州,山东德州城南四女寺达官营。注274四女寺是个镇,是个地名,凭着这个庙叫的地名,从四女寺再往西走就是达官营,这是一个村落了,我们村就是达官营村。据我所知,我们以前老祖宗啊,元代时候是蒙古族人,在元朝时候进都,那时候文武官员该封官的封官,该怎么怎么样,我的老祖辈封的是怀远大将军,有功嘛,开国元勋啦,就跑马占地,跑马占地呢,就占到山东德州城南四女寺这个地方了。整个一个家族就在这儿了。就在这儿建起住宅。到明朝的时候还是按世袭,比如说我那个祖宗封的是德州刺史,等于现在知府的意思,按辈轮流世袭,一代一代老是这么为官。

我们原来有个家谱,从“文化大革命”失去了,非常的遗憾。那阵儿我们有一个三间房,我父亲经常把家谱陈列在条案上,在那屋摆列上。我们本族人来了就都可以看一看,为什么看那个呢?谱上都有辈数,那么往下排,生小孩啦,家族论辈啦,怎么根源,怎么怎么,都在上边呢,就都了解了。

定:您知道您祖先叫什么名字吗?

满:知道啊,那阵儿我上小学、上初中,接长不短地我就去看一看,我大致的名字全都说得上来。我们开始那个祖宗叫托托布罗,那阵儿元朝不都是蒙古人嘛。然后是达剌史,满可不花,到明朝中叶的时候,那个老祖宗叫满加瑞,后来就按这取汉名,就用三个字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