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镫形状的戒指戴鑫英口述(第4/11页)

定:您说北京好多少数民族待着不容易,那汉人待着容易?

戴:也得挣扎呀……

2.肃王坟的坟少爷

戴:我祖母的娘家是瓜尔佳氏,在北京也是大户,她们家是肃亲王家的包衣,注241包衣出身。肃王府就是豪格那支儿,在北京的坟地在架松。注242我记事的时候,我祖母家就沦为架松坟的坟少爷,世世代代世袭给肃王家看坟,一直沿袭下来,繁衍成一个大族。架松关家,都知道,在当地势力也挺大。现在架松坟还有他们的人居住,但是大部分都有职业了。

坟地有陵产哪,有树木,有田地,有建筑,看坟的都拿钱粮。坟家要生一小孩儿,都要到宗人府报户口去。可是我祖母她们那支儿虽然属于肃王府的包衣,她们家是内务府发俸禄。

定:肃王家的坟包衣不止一家吧?

戴:一家,哪有归两姓人管的,不好管理呀。

定:我看冯其利写的《清代王爷坟》注243里,有好多坟都是有好几户坟户。

戴:他指的不是一个地界儿。比如八大处,就是现在北京工人疗养院的办公楼下,是老郑王的坟穴,可是后来他们在别处又单立去了。

定:您跟我聊聊坟户都怎么回事,怎么过日子。

戴:坟户也称坟少爷,就是给王府看坟的,因为皇家的坟地有护陵兵,东陵、西陵都有护陵兵,有衙门。可是王府,就是八个铁帽子王的坟地都不设武装,就由坟包衣看守陵墓,管理地面建筑,还有树和土地。土地不能荒芜呀,得有人耕种,陵产要多的话,每年还要向本家交租子。可他种不了那么多地呀,他不种,他等于就是二地主,放给佃户,包括汉人,所以在当地有一种势力。清王朝没了以后,没有俸禄了,他们就吃这些陵产,树木呀,土地收租子呀。有传说,辛亥革命以后北京还有人上关外的老营子去收租子,那都属于他家族的地产,当然不是他本家去了,有经管人去啊,人家说清王朝没了你还收租子呀,结果有的给打死了,有的给打跑了,所以关外那些王公贵族的产业就模糊了。尤其经过抗日战争以后,这些东西就……也许现在能够找到地契,但是没用。

定:这边的还很清楚么?

戴:满族的大家庭都有坟地嘛,解放后都发地契了,8亩也好,9亩也好,这是你私有。后来一合作化,地产不是你的了,可是你还可以埋人。后来提倡火化以后,也不能再埋人了,就这么一个情况。

定:你祖母家给肃王看坟,后来跟肃王那支还有联系么?

戴:有联系他们,他们每年清明给去上坟去。解放前特别辛亥革命之前,每年清明都很隆重的,都有一定的祭祀仪式。由看坟的给筹备,供品哪,牛羊哪,然后他们祭祖去。我听说过,没看见过。后来“文化大革命”,坟都平了,他们也就不去了。

定:您祖母他们家兄弟几个?

戴:很多,兄弟五六个,就姐儿俩。大舅爷二舅爷三舅爷四舅爷五舅爷。

定:都是坟少爷?

戴:都是坟少爷。他们全都住在一块,但是只有一个是掌门的,好像是三舅爷掌门。满族家庭不像汉人,不立长为主,不迁就老大,老几有能耐,就推举老几掌门。

我记事时我祖母还活着呢,挺传统的一个老太太,那时候就不穿旗装了,但是家里有她旗装的照片。满族旗装分三种,一种是宫装,皇室男女的服装;一种是民装,民间普通家庭男女穿着;还有舞台装。这不能混,一混就麻烦了。我祖母她们当时照相穿的都是宫廷装和民间满人服装中间的那种服饰。那些照片我都有。我祖母娘家经常跟我们来往,挺密切的。

3.一逼宫我外祖父就急死了

戴:我外祖父家是大内恩丰仓注244的仓吏,正黄满,尼玛察氏,姓杨,在西城号称仓杨家。仓杨家在西城养马营一带,老地名叫鞑子庙,是一个胡同,注245他们老宅子在那儿。为什么很有名呢,恩丰仓是管皇宫里开支的,经营太监的钱粮,按现在来说就好像是皇家供应处处长似的。所以他们家给的坟地呢,由内务府给划呀,是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赐地,就是小关的豹房村,注246现在已经改了公寓了。他们辛亥革命以后没败落,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后人都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