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子是怎么过来的(第6/20页)

定:走的时候还搬缝纫机?

印妻:那时候生意已经不好了。

印:反正都没什么活儿了,人家得自找门路啊,就拿走了嘛。他们就找了一个织袜子的师傅,想织袜子,结果也没搞起来。

织袜子也没出路,后来迁到王府井大街路东。不是来了些苏联专家嘛,在南苑机场,每礼拜天用大轿车把他们送到东华门那儿,在王府井采购,好多苏联人就买这皮大衣。这苏联人也有办法,当时允许他们带出国去的就是一件,不能够多带,咱们过去出国时候带东西回来不是也是有限制的嘛,他就要求你一个皮大衣再做一个皮里,这不就是两件么。后来我三叔他们就想办法到旅顺去,那时候苏联不是还占着旅顺么,他们到旅顺去弄了个地儿给苏联人做皮大衣。注14我三叔还有我父亲的一个徒弟去,这个徒弟现在八十多岁了,前几天还给我来电话,他还健在,详细情况可以问问他。那时候到旅顺用什么证明啊?刚一解放的时候没有身份证啊,也没有工作证,私营店哪儿有工作证啊?就是参加中苏友好协会,注15中苏友好协会的会员证,就可以当通行证用。

(2)从“五反”到“文化大革命”

印:解放后,1950年,1951年,我父亲表现比较积极吧,当时叫作王府井的街代表。

定:他为什么那么积极呀?

印:啊?因为他在服装行业里面论手艺他是第一把手。手艺特别好。他进过中南海给邓颖超量尺寸,试衣服。他一个是手艺好,另外一个他也快。我就记得刚解放不久吧,1953年还是五几年,北京市工商联的主任还不是乐松生,是傅华亭注16,你知道这个人吧?他是哪个行业的我搞不清楚了,傅华亭死的那天夜里,我那时候还小,十四五岁吧,就听敲我们家门,说傅华亭去世了,让我父亲给做寿衣去。结果这一夜就给他赶了一套中山装。穿了这衣裳才入了殓的。

我父亲是北京市的人民代表,还有区政协委员。他是北京市服装同业公会的主任委员。后来公私合营以后把服装和鞋帽并到一块儿,叫服装鞋帽同业公会,成立服装鞋帽公司,没地方,就把我们家的北房三间让出来了。

印妻:从解放开始,他就带着服装业的人,跟着共产党走,在公私合营上做了一点贡献,在东城区是很有名的一个人,又是人民代表,又是政协委员。这些老人要说起他来,都知道。印常荣,又叫印华亭。注17

定:可是我平常看一些资料,说给中央首长做服装的,都是从上海专门调过来的啊?

印:对呀,上海这几个服装店,蓝天什么的迁来之前,成立了前门妇女服装店,在前门大栅栏一进口那个地方,那是他搞起来的。成立的时候邓颖超去了,然后我父亲亲自到上海请了一批上海师傅。上海过来都是跟他这个公司,都是他们领导的。注18

定:是您父亲去请的?他懂?

印:公私合营以后他是北京市的服装公司的经理啊。

定: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特别好才迁过来的吗?

印:有一个从上海请来的老师傅叫朱炳良,一字不识,到北京没地方住,就在我们家里头给他一间房,据说伊丽莎白结婚时的婚纱是他做的。此人后来被选为前门区人大代表。手艺好极了。

我父亲还干过那么一件事情,就是公私合营以后旧衣服,怎么说呢,说俗了就是过去的长袍马褂吧,怎么把它利用起来,改成现在人能穿的衣服,搞了这么一个展览,他带头搞的。

定:还搞这么一个展览?这展览好玩嘿!哪年呀?

印:就是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过去的长袍马褂改成能穿的,短袖汗衫吧。我还穿过呢,那个东西。

定:这个展览倒是挺实用的哈,我记得家家那时候都是把过去存的衣服拿出来改。我小时候穿的净是家里旧的衣服改的。那您父亲公私合营以后的职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