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39

笨花村有四道街:前街、后街、套儿坊和向家巷。前街、后街是正经街道,套儿坊又窄又不直,依附于村子的后面,毗连村北。向家巷像个勺子,夹挤在前街和后街的中间。向文成给向家巷画了一张地图,指着地图和闺女们说:“看,咱向家巷就像人五脏里的胃。”

套儿坊和向家巷平时没什么热闹,只在黄昏时才有几个小买卖人转悠着找生意,那个鸡蛋换葱的,那个打洋油的,那个卖糖酥烧饼的。前街街面虽宽,但不临大道,便也少了许多热闹。笨花的热闹在后街,后街中间路南有个茂盛店,茂盛店便成了热闹的中心。不逢集时,过路的大车小辆要在茂盛店打尖住店。他们在大车店卸下牲口,让牲口在店中吃草,赶车人自己则在店门口买下咸驴肉,到茂盛店要个碟子,再要点醋、蒜,就着驴肉喝酒。店掌柜就叫茂盛,茂盛好脾气,谁要醋蒜都给。即使不吃他的豆芽炒饼,不喝他的糊汤,他也给。茂盛的好脾气,似乎也给笨花带来了数不尽的生气。茂盛店的门面只有三间土坯房,门前经常用苇箔搭着罩棚,那个卖驴肉的就在棚下。茂盛店门面狭窄,院子却宽大,两亩多大的院子被贴墙一排椿树笼罩着。椿树外是一带干打垒的墙垣,墙垣不整,任人攀墙而过,墙头的硬土被人们的鞋脚、衣裳摩挲出亮光。春天,椿树把星星点点的黄花播撒在墙内和墙外。秋天,又尖又黄的树叶落地时撒在人们的花包里,逢集时这院里是花市,茂盛店就更加热闹。笨花逢一、六大集。

笨花村起集年头不长,那是向文成、甘子明和佟家打赢官司之后,先盖了东头的“洋学”,然后,村人一高兴,又起了这个一、六大集,立集时大戏唱了七天。为立集,甘子明又给向文成出了个难题。他先问向文成:“你说这次唱戏是为什么?”

向文成说:“你这是又卖什么关子?”

甘子明说:“我不卖关子,唱戏是为立集。那戏台上就该用块匾说明一下。”

向文成说:“交给我吧,明天开戏前你就到戏台前看匾吧。”

这戏台就搭在茂盛店,第二天开戏前甘子明去了戏台前,抬头一看,一块金灿灿的大匾就挂在戏台以上、看棚以下。那匾上的三个大字左念右念都成句,从左往右念是“成大集”,从右往左念是“集大成”。向文成笑呵呵地走过来站在甘子明身后问道:“及格不及格?”

甘子明感叹地说:“看这事,看这三个字是怎么想出来的吧!字虽不多,也是大块文章,大就大在它的组字奇妙。可我尚不明白那金灿灿的颜色是怎么弄的?”

向文成得意地说:“谷糠。先用糨糊在匾上写字,再往字上撒几把谷糠,把匾立起来一磕打,有糨糊的地方把谷糠粘住了;没糨糊的地方谷糠掉了,字显出来了,金黄。”

就这样,笨花人在“成大集”的匾下看了戏,立了集。刚立集时,集还小,各行买卖鞧在茂盛店里。后来集赶大了,分了市,茂盛店里是花市。逢集时,大包小包的洋花、笨花和紫花都摆在茂盛店卖,一摆摆成三条“街”。卖大包花的是大花主,他们的花包上写着堂号,整状的花朵从花包的四个角溢出来,卖花人大模大样地站在花包后面,显得很豪迈。也有比大包小一点、比小包大一点的花包,花包上也没有堂号,但花好。花主站在花包一旁,不时从花包里抻出一把花,在手里颠颤。他们是在向大花主们展示,是在说:看,比你们大花主的差吗?这是中花主。就在大花主和中花主以外,还有些小花主。他们找个墙根儿把小花包一字排开。他们的花包大小参差,花色也杂。往往一个花包里包含着洋花、笨花,有的甚至还掺杂着紫花。严格说,他们不是花主,他们不种花。他们的花是拾来的、偷来的,还有,钻窝棚挣来的。这里的卖花人多是女人,买花的走过来,她们就和买花的没深没浅地搭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