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伊斯兰教王国及其印度教和基督教臣民共同体 (1500~1700年)

尽管局部和暂时性受到挫折,但是自从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建第一个忠实信徒的神圣社团以来,伊斯兰教王国就倾向于稳定地扩大版图。这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在1500年突然到达顶峰的,虽然“远西”刚刚取得了对海洋的支配地位。相反,印度、东南亚、非洲和欧洲都继续成为穆斯林扩张的舞台。的确,人们如果估算,数百万平方英里的土地或者人数众多的臣民在1500~1700年间被置于穆斯林统治之下,那么这两个世纪就当然应该被认为是整个穆斯林时代最成功的时期。

例如,在印度,来自北部山区的一批批难民和冒险家为穆斯林统治者提供了足够的战斗力量,使他们在1565年最终能够推翻南部印度重要的独立印度教国家维贾亚纳加尔。到本章论述的时代末期,几乎整个印度半岛都被置于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1658~1707年在位)的单一主权统治之下。

在东南亚,1513~1526年,沿海穆斯林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推翻了印度教的爪哇帝国。无论这场征服战争之前还是之后,商人和四处游荡的苏菲派圣徒成功地传播了伊斯兰教,并继续在东南亚各个港口和沿海地区传播,甚至远至菲律宾的棉兰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伊斯兰教从陆地而非海上对非洲的渗透继续进行,而且以骆驼商队取代了船只。在这两大地区,贸易和市场关系的发展与当地一些人接受伊斯兰教同步进行,这些人在这种贸易引起的经济活动中非常活跃。所以,军事行动和行政管理压力都常常被用于把乡村和偏远地区纳入伊斯兰之列。因此,一系列穆斯林帝国在西非兴起——博尔努、摩洛哥、廷巴克图和索科托,它们对待异教徒的政策类似于近千年之前查理曼在西北欧曾经实施的政策,当时查理曼以武力迫使倔强的萨克森人皈依基督教。

欧洲比印度、非洲或东南亚更好地组织了对伊斯兰教的抵制。但是穆斯林在欧洲的势力也是以牺牲基督教为代价而取得的。到1543年,匈牙利大多数领土被置于土耳其人统治之下。从此,直至1683年,边境战争频仍,但总体趋势是有利于土耳其人反对波兰人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在1683~1699年的漫长战争期间,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围攻维也纳,结果战败被迫把大多数匈牙利领土割让给奥地利,与欧洲人相比,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劣势暴露无遗。但是奥斯曼帝国的行省继续增加,直到1699年后很久才在罗马尼亚确定自己的统治,虽然土耳其只是通过君士坦丁堡的希腊人间接地行使对该地区的权力。

1700年前,伊斯兰教只在欧亚大陆西部和中部草原地区的确永久性地缩小了领土。俄罗斯以金帐汗国的后继国家为代价扩张领土,前文已经提到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的穆斯林汗国。在更东部的草原地区,伊斯兰教遭到了同样沉重的失败。1550~1650年,西藏喇嘛教(“黄教”)复兴,不仅在蒙古地区先发制人,而且在中亚的伊犁河流域取代了伊斯兰教的地位。

但是,草原地区比较穷困。当贸易商路不再经过草原(改道经过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流,或向南通过海路)时,长期作为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人员的穆斯林商人和圣徒就不再经常在这些地区活动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西藏喇嘛教在草原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功应该归功于穆斯林退出了竞争。

欧洲商业的袭击

在海上,情况更为复杂。无论在地中海还是在印度洋,西班牙和葡萄牙舰队不仅向穆斯林海上力量发起挑战,而且在关键性的战役中都打败了后者。但是,这两个伊比利亚国家的海军资源从未强大到使他们足以把穆斯林船只完全驱赶出大海。因此,地中海的长期海战在1578年以土耳其控制东地中海的海上霸权而告终,正如1511年竞争开始时一样。在印度洋,小型轻快的穆斯林船只恢复了他们曾经丧失给葡萄牙的大部分贸易。16世纪末期,葡萄牙甚至决定允许穆斯林船只航行到他们控制的港口,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港口通行税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