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白衣飘飘上阵单挑,烧了武侠小说去买甲吧【盔甲装备】(第3/3页)

简单地说一下一匹战马的“具装”大概是什么样子。

它分六个部分:第一,保护马头,像是给马脸戴上一个面具一样的“面帘”;第二,保护马脖颈的“鸡颈”;第三,保护马前胸的“当胸”;第四,保护马身的“马身甲”;第五,保护马屁股大腿的“搭后”;第六,竖在马屁股上头的“寄生”,据说开始是为了保护骑士的后背,后来大概发展成纯装饰用品了。

“马铠”最晚在三国已经出现,曹操就曾经感叹自己是屌丝,全军搜罗遍了只能找出不到十具马铠,而官二代富二代袁绍随便一哗啦就是三百具。您知道马的体型比人要大得多,对吧?所以做“马铠”比做人的铠甲还要烧钱。这种骑兵和战马都是全副武装全身包裹的“重装骑兵”,看上去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光靠吓唬都能把老百姓吓跑了,但是供养他们实在是太过沉重的负担。隋末时“甲骑具装”还算军中的战斗主力,到唐初统一战争的时候,就基本被淘汰了,朝廷仪卫队里还留了十几对这个兵种,但已经不再上战场实用了。

那边的客人您问啥?想知道唐军的战袍、铠甲、军旗是什么颜色的?您是打电脑游戏打习惯了吧,什么鼠标一点红黑两军开战……人数几万、十几万的野战部队。想搞统一制服成本是很高的,以唐朝的生产力还达不到。所以唐军的视觉颜色是——什么色都有,当然,会尽量在一个小范围内把旗帜颜色统一起来,讲究点儿的话,还要按“五行方位”来安排颜色,中军属土打黄旗,南军属火打红旗,西军属金打白旗,北军属水打黑旗,东军属木打绿旗……

这位客人您说李世民不是有一支“玄甲军”最著名了吗?啊对,那是他陛下当大将时候的亲卫队和主力精锐,不过人数也就一千多,统一配发了黑色的战袍。至于铠甲,其实也就因为是精兵,能舍得给每人都配备铠甲,而铁甲用久了自然生锈发黑,也就成了史书里艳称的“玄甲”。[注43]您觉得这乌七八黑的千把人就是初唐最具代表性的军队颜色?摇头,完全不对。

初唐时某海外属国被邻国攻击,派人来长安求救兵。李世民陛下说距离太远,我发大军过去很不现实,不如给你几千套“朱袍丹帜”,你们拿去给自己军队穿上,打仗时对方看到这颜色,会以为是我唐军到来,把他们吓跑算了······[注44]

所以唐军的标志性颜色应该是“朱袍丹帜”,红色战袍和红色指挥旗。

黑云压顶的“玄甲军”只能算是特例,更具威胁的颜色是火凤燎原、霞光遍野、血流倾地。成千上万唐军身着明光甲,马军(骑兵)挥舞长槊策骑冲杀,步兵腰挎横刀开弓激射,弦震如电、箭镞如雨,后面紧跟着的是高举如林的长枪陌刀,杀气腾腾稳步推进……

不过,有了如此精良的兵器防具,也未必就肯定能打胜仗啊。如果没有完善的训练和战斗体制,就上面那看上去威风凛凛的战阵,没准儿跑在前面的一匹战马失蹄摔倒,绊跌了后面几人,小混乱就能立刻滚雪球似的升级为大灾难甚至导致全军崩溃。所以还是那句话,人是第一要素,只有把人的素质练出来,武器装备才能发挥作用。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杨泓.古代兵器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注43:《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八: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注44:《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五:······又能给尔数千朱袍丹帜,二国兵至,建而陈之,彼见者以为我兵,必皆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