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势力均衡(第2/2页)

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的时候,路易十四年仅10岁。这一条约宣告30年战争的终结,同时也意味着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大陆的统治地位的终结。一个像路易这样年轻有为的人当然会把握住这个机会,来使自己的王朝取代从前的哈布斯堡王朝,成为欧洲的新霸主。1660年,路易与西班牙国王的女儿玛丽亚·泰利莎结婚。不久,他那半疯癫的岳父,也是哈布斯堡王室西班牙分支的菲利普四世去世了,路易立即宣称西班牙属下的荷兰部分(今比利时)为他妻子嫁妆的一部分,并将其据为己有。这样的无理要求对欧洲和平无疑是灾难性的,并且威胁到新教国家的安全。在荷兰七省联盟的外交部长扬·德·维特的领导之下,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国际联盟——荷兰、英国和瑞典的三国同盟于1664年诞生了。不过,它并未维持太长的时间就解体了。路易十四用金钱和花言巧语收买了英国的查理国王及瑞典议院,让他们袖手旁观。被盟友们出卖的荷兰只得孤军奋战。1672年,法国军队大举入侵荷兰,长驱直入攻入荷兰腹地。于是,堤防再度开启,法兰西太阳王像以前的西班牙人一样,深陷在荷兰沼泽的淤泥中。1678年签订的《尼姆威根和约》,不但没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反而点燃了另一场战争的导火线。

势力均衡

第二次侵略发生在1689~1697年间,最终以《里斯维克和约》宣告结束。同样也没有给予路易十四热切渴望的统治欧洲的地位。虽然路易的宿敌扬·德·维特不幸死于荷兰的暴民之手,但他的继任者威廉三世(在前一章你曾见过)继续挫败了路易十四成为欧洲霸主的一切努力。

1701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族的末代国王查理二世去世后,一场争夺西班牙王位的战争便爆发了。1713年战争结束,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但是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这场战争却使得路易的国库破产了。在陆战中,法军虽取得了胜利,却遭到了英国与荷兰的海上联军的猛烈反击,使法国最终赢得整场战争的美梦化为泡影。正是在这长期的较量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从今往后,由一个国家来单独统治整个欧洲和整个世界,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所谓的“权力均衡”原则。它并不是一条成文法律,但在300年的时间里,人们像遵守自然法则一样去遵守它。提出这一观念的人士认为,处于民族发展阶段的欧洲,只有在整个大陆的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处于绝对平衡的状态下,才能存续下去。绝不能允许任何国家或势力支配别人。在30年战争中,哈布斯堡王朝就成为了这一法则的牺牲品。不过,他们是无意识的牺牲者。那场战争的主要问题被宗教冲突的迷雾给掩盖了,我们不知道潜藏在冲突之下的真正含义,以至于人们并不能好好把握这场战争的实质。从那以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在具有国际重要性的一切事务中,经济利益始终是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开始发现一种新型的政治家正在成长,他们是些精明务实、手持计算尺和现金出纳机的政治家。扬·德·维特是这个新型政治派别的第一位成功的倡导者。威廉三世则是它第一个伟大的学生。路易十四尽管拥有无比的名誉和荣耀,却成为了第一个有意识的牺牲品。在他之后,重蹈覆辙的人几乎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