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阿克苏:沙漠玉石胡旋舞(第2/3页)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地球上除了南极洲和亚洲的一些出口加工区之外最令人生畏的地方之一。即使在现代,这个沙漠也曾吞噬过整个商队。20世纪50年代,曾有一个西方的旅游团队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旅行,其沿途随处可见先前旅行者的累累白骨。而那些尸骨,很可能是因为缺水或者迷失方向而丧生的游人。在海洋上航行,你可以错过离你最近的那一块陆地,但是在沙漠里,你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绿洲。

塔克拉玛干占地33.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仅次于撒哈拉沙漠的第二大沙漠。看新疆地图,你会发现有一条从和田穿过沙漠一直向北到阿克苏的虚线。这条虚线并不是路,而是和田河。这条河以及它的支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某些年份的夏季,融化的雪水充满河道,河水可以一路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在阿克苏南面与其他几条河流汇合成为塔里木河。古时候,和田河干涸时的河床是唯一一条有把握通过塔克拉玛干的道路,如果你有幸找到这条路的话。

塔克拉玛干沙漠

夏天,河水将昆仑山中的玉石冲到河里,所以这条河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着玉石。和田将本地出产的上等玉石大多输送到了内陆,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只有来自和田的玉石才被称作“玉”。中国人称之为“关外玉”,以别于中国其他地方出产的玉石。而绝大多数从中国古墓中出土的玉,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丝路古国——于阗。

这就引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早期的中国人那么看重来自远方的这种矿石?他们又为什么在来自远方的种种矿石中对玉石情有独钟呢?诸多答案中,有一种认为和田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存在着某种联系。

“和田”是古代于阗国的现代名称。千百年来,于阗曾经是丝绸之路上最富饶的王国之一。有历史学家猜测于阗与中国的关系时,甚至认为古代于阗的居民可能与中国人的祖先有某种关联。但在目前的政府取得政权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历史学家不愿意对这种关系追根溯源,因为这可能与“中国文化是独立兴起和繁荣”这种主流观点有冲突。但“文革”结束后,中国的考古学家开始在丝绸之路上陆续有了震惊世人的发现。这些发现说明:很早之前,就有来自欧洲的思想和技术传入中国。

1984年,在和田以东作业的考古学家发掘了一系列2500年前的古墓,古墓中的出土文物包括雕刻品、陶器以及织物。文物上的图案全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英雄如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以及半人半马的射手形象。考古学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这些古墓属于2500年前统治小亚细亚大部地区的斯基泰人。不幸的是,2500年离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发端还有一半的距离。

但不管怎样,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到达敦煌绿洲的时候,他们要做出选择:走北线——经过哈密和吐鲁番,还是走南线——经过于阗?根据政治形势,南线是多数前往印度的旅行者的首选,因为于阗与印度次大陆的文化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唐朝僧人玄奘从天竺(今印度)取经返回经过这里时记录下了有关于阗建国的故事。

公元前3世纪,在阿育王统治印度孔雀王朝的时候,他在妻子去世后娶了一位热情似火的年轻女子为妻,而新王后却喜欢上了他的儿子,也就是王储。因为王储皮肤的颜色像日落时的恒河一样,浓密的头发像虎豹盘踞的丛林一样黝黑。身体如宫廷院子里的榕树一样健硕挺拔。但是,王储对继母的引诱无动于衷,于是继母恼羞成怒,在王储贴身侍臣的帮助下,她诬告王储造反,并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最后将他放逐到拉贾斯坦的沙漠中。这种不义之举惹怒了诸神,不到一年的时间,诸神在王后的葬礼上手舞足蹈地庆祝王储洗雪冤屈。阿育王最终得知儿子的真实遭遇后,把王储以前的侍臣及其家人统统放逐到喜马拉雅山以北的地方。翻过青藏高原后,这些人在和田河附近的平原上安顿下来,并建立了于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