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成果认定(第3/3页)

蔡教授说的话,杨锐其实很有感触,他读完了硕士,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原因,一方面是科研之路艰难,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经济压力的困局。

中国的博士生,一年都不耽搁,毕业都要二十七八岁,但这种理想状态,十个博士没有一个。大部分的博士,是到了三十岁左右,依旧顶着在读博士的头衔在实验室里拼搏。

读研读博与本科不一样,是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兼职的,因此,全中国的在读博士,差不多都是拿着600元到1200元的补助生活。

30岁的大男人,拿着1200元生活,若是再谈一个女朋友,拮据难以想象,而若是家庭还有负担的话,那整个博士生涯,在生活方面,就再凄惨不过了。

与之相反,如果家里能有一些补贴,读博就要轻松许多,也从容许多。

蔡教授也并不准备要杨锐回答,他看着年轻的杨锐,等他消化了自己的话,又道:“我之所以给你说这些,是因为成果评定需要花钱,想评定一个好的成果,更需要花大钱。所以,这里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你有没有钱,第二,你愿不愿意花。”

杨锐终于明白了过来,轻声问:“必须要花钱?”

“不能说是必须,成果评定,不花钱也有可能成功,不过……”蔡教授笑了一下:“你如果想要上百万的经费,我建议你不要随意浪费时间。”

“国家级的成果认定,如果认定了,那么,就是认可我对PCR的发明权,发现权,专利权,等等,是吗?”

蔡教授并不关心他说的这些,笑笑道:“更重要的是,你的成果以后想评奖,就需要成果认定,很多奖项都会有要求,比如省部级的成果认定,县区级的成果认定等等,国家级的成果认定是最严格的,也是最有用的,你的实验室评级等等,都能用得上。”

“但PCR,我是在华锐实验室做的。”

“对单位的认定是一方面,对个人的认定,是可以带着走的,要不然,我换一个学校,难道要从头开始?”蔡教授笑了起来。

杨锐吁了一口气,问:“要准备多少钱?”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在收回PCR的账单或者分红之前,他也是缺钱了。

蔡教授却是摇摇头,道:“不光是钱的问题,还需要花费很多的精神,你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