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新闻稿(第3/3页)

“那也不能用你的钱。”

“你有500块吗?”

段航不由的脸红。500块可是他一年的工资,要攒起来的话,两三年都不可能,刑警队本来就没什么油水,段航身为县里的头面人物,花销又大,身上连100块的存款都没有。

杨锐声音放缓,道:“我的稿费用不完,这笔钱先借给你,到时候还就行了。你要觉得不安心,以后配了吉普车,借我开两天,就算是利息。”

段航苦笑:“这钱太多了。”

“是挺多的,但要是少了,你一个县里的警察故事,能上《南湖日报》吗?能排在二版前吗?”

南湖日报是溪县所在的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也是领导们必看的报纸,只有这份报纸,或者更有权威性的报纸,才有较高的宣传价值。

段航一惊:“要上《南湖日报》?”

“最好是头版,哪怕只给一条消息索引也值得,正文要醒目,不能搞成下转三版什么的。你只要能找到一个肯收钱能办事的,就偷着乐吧。”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的事儿多了,也就是外公一家身在国企,门路广博,杨锐才出这个主意,否则,光是写一片新闻稿,根本就别想发出去。

要按自己的意图来发表,那要打通的关系就更多了。

当然,用时代委婉的说法,这是走后门,和读书人偷书的性质差不多的。

杨锐不给表哥拒绝的机会,骑上车子快速向前。

这时候,同行的学生都骑到前面去了,段航在后面空想片刻,一咬牙,把钱揣到怀里,也骑着自行车追了上来。

两人一前一后抵达西堡中学,都不再提新闻稿的事了。

杨锐是感情投资,给自己的大表哥,没什么舍不得的。他有2000多的稿费,也确实花不完,若有需要还能再做文抄公,钱来的容易,花的也痛快。

段航已经猜不透自家表弟的心思了,只能学着评书里的人物,在心里给自己鼓劲,用“容后再报”或者“滴水涌泉”之类的话来让自己安心。

将自行车锁在车棚里,杨锐甩着胳膊往里走,刚到操场边缘,就听到热闹的人声。

“杨锐回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顿时有无数双眼睛看过来。

这里面,不仅有学生,更有不少是老师。

大致看看,西堡中学的老师,几乎都来了。

“干什么呢?”穿着警服的段航站到了前面,令周围安静不少。

“杨锐,西堡肉联厂赠送给咱们学校的东西,都放在体育室了,你点一点,这是清单。”卢老师声音有点怪。

杨锐展开清单,只看了一眼,眼神也变的古怪万分。

只见清单的第一栏,就赫然写着“肉罐头20箱计480罐”的字眼。

仅此一项,就是一千五百块以上的市场价。

钱还不是最重要的,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480瓶罐头的诱惑。

整齐码放在一起的肉罐头,堆的比人还高,除了肉联厂的工人,普通人估计只在谴责美军和国军奢靡的电影里看到过这种场面。县供销社一次都运不来如此多的存货。

别说是学生了,学校老师都来围观这西洋景,而且忍不住的低声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