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祈雨(第2/3页)

张美人见状淡淡一笑,抚着胸口微微喘着气对今上道:“恭喜陛下,如今六宫齐心,皆愿舍养女出宫,上天必有感应,定会早降甘霖。”言罢,悠悠转首看皇后,轻声问:“皇后,臣妾没说错罢?”

皇后未答,但转朝今上,欠身道:“陛下,如今臣妾仅有一名养女在宫中,是去是留,但凭陛下做主。”

今上默然负手望天,面色凝重。半晌后才说:“待朕明日与宰相商议后再作打算。”

与贾相公的商议结果可想而知。在贾昌朝极力赞成乃至怂恿下,今上下旨,再放皇后养女范氏及张美人养女徐氏以下十数名少女出宫。

最后的拜别礼气氛极为凄惨,好几对母女相拥着泣不成声,范姑娘在今上面前行完礼后又奔去扑倒在皇后足下,伏拜泣道:“孃孃,是我错了……”

皇后把她拉起来,为她拭着泪,思来想去,欲言又止,最后只余一声叹息,含泪把她搂在怀里。

轮到徐姑娘行礼时出了一点意外。她本来呆呆地跪下了,贾婆婆见她没再动,便从旁提醒她拜别今上,岂料她忽然激动起来,转身膝行几步,一把抓住张美人裙裾,大哭道:“姐姐为何要赶我出去?”

张美人吓了一跳,待反应过来,遂做哀伤状道:“姐姐也舍不得你,但若不舍亲厚者出宫,这雨……”

“不是!姐姐根本不喜欢我!”徐姑娘根本不想听她说,且哭且诉,“你最喜欢的还是幼悟……自从你生她之后,几乎没正眼看过我……我想,幼悟没了,你应该会对我好些了,可是你还是不待见我,对周妹妹都比对我好……”

“幼悟……”张美人像是被这个名字刺了一下,低声念着这两个字,突然两手抓紧徐姑娘手臂,几乎是在狠狠地掐着她,目露凶光:“是你,原来是你……”

徐姑娘痛得尖叫起来,拼命挣扎。贾婆婆见事态不妙,忙过来拉开她们,自己把徐姑娘箍在怀里,一面用手捂住她口,一面掩饰道:“这孩子太伤心,脑子有点不清醒,这礼暂且免了罢。”然后频频朝张美人使眼色。

张美人一怔,逐渐冷静下来,又勾出薄薄一点笑意,轻声对徐姑娘说:“傻孩子,姐姐不喜欢你,还能喜欢谁呢?你且回去,日后姐姐再去看你。”

贾婆婆得张美人授意,半抱半拖着徐姑娘往外走,徐姑娘挣扎着摇头,被掩住的口中“呜呜”有声,却吐不出一个字,眼泪顺着贾婆婆的指缝一径流了下来。

相对而言,范姑娘等人倒走得平静,无人反抗,但个个掩面而泣。她们乘车出宫门,一行十余辆宫车,香尘滚滚,哀声迤逦,就这样一路驶出皇城去。

看着她们渐行渐远,我蓦然忆起,这宫里的女子离开皇城时竟都是哭着出去的。

或者,总有例外罢。我想。

比如秋和,将来她出宫时必是满心欢喜,因为她期盼的人生像一轴画卷,那时才在她面前缓缓展开,内藏多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正待她逐一细品。

再比如公主,她生于宫中,却不会终老其中,总有一天,今上会为她觅个驸马都尉,风风光光地送她出宫……本朝士人,通雅博畅者众,皇帝身处庙堂之上,终日见的,无不是一时俊彦,日后为独生女儿择婿,不知又会选何等出类拔萃者……公主出降时,心中一定也是喜悦的罢……

我目眺远方想得出神,没留意到有人靠近,直到她以手在我面前晃了数下我才有所反应,定睛一看,却是秋和。

“你愣愣的,在想什么呢?”她浅笑着问,因刚才为范姑娘哭过,现在她眼眶仍是红红的,“为何叹气?”

“啊?”我惘然反问,“我叹气了么?”

范姑娘等人离宫数日后仍不见落雨,今上一怒之下把贾昌朝罢为武胜节度使、判大名府、兼河北安抚使,将其贬放出京城。

宣布罢相前一天,贾婆婆在内外宫城中辛苦奔波,最终无功而返,关于贾昌朝罢相的细节倒被关注她这阵忙碌的人抖了出来。

原来今上放出宫人后未等来甘霖,遂私下与台官李柬之讨论,李柬之道:“陛下几乎已行过所有祈雨之法,惟汉灾异册故事中‘册免三公’一节未行。”

因范观音之事,今上本已对贾昌朝相当恼火,听了此言越发有了罢相念头,于是再问御史中丞高若讷意见,高若讷亦直言:“阴阳不和,责在宰相。”

谏臣洪范附议,且提及贾昌朝多次在朝堂上与吴育争吵之事,说:“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

今上拍案而起,当即命锁院草诏,让翰林学士院写罢相之制。

翰林学士院若逢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必先锁闭院门,断绝外界往来,以防泄密,是为“锁院”。贾婆婆原收买了一两个皇帝身边服侍的内侍,此刻内侍见今上召诸臣讨论贾昌朝事,立即通知了贾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