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竺香(第3/4页)

养荣堂其实很好找,出了正阳门往南不远,大街路东一处挺大的门脸就是。面脸上面悬着一块大匾,黑底金字:养荣堂。杨继宗走近了再看题款,果然是元朝至元年间所书。

这个药铺的格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三间厅堂靠着后山墙全是接到天棚的百眼药橱,药橱上横平竖直有无数排的小抽屉,抽屉上写着“陈皮”“半夏”“人参”“附子”等药名。药橱前面是黑漆柜台,后面站着两个年纪不大的伙计,此时并没有人来买药。进门右手有一张桌子,一位坐堂郎中正在为病人把脉。厅堂尽南边有一道后门,显然是通往后院的,一般药铺都是在后院储存、炮制药品,掌柜的和学徒大概也在那里居住。

杨继宗来到柜台前,向着伙计一抱拳道:“打搅了,不知贵店可有一味药,叫作天竺香的?”

伙计一听,连忙赔着笑说:“官人您请稍等,这得让我们师傅来跟您说话。”说完他急匆匆出了后门。过了片刻,才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随着那伙计出来,手中拿着一个白麻布包。

老者同杨继宗打过招呼,才把手中的白布包打开,说道:“这位官人要是前几个月来,我们店里还真没有这味药。算您赶巧了,我们重阳节前后刚进了一批比较稀罕的药材,正好有这天竺香。可不知道,您要用它医治什么病痛?”

杨继宗低头细看,见白布包着几块药材,形状似圆非圆,似卵非卵,大的不过鸽子蛋大小,小的只有小拇指头模样,初看有些像是琥珀,但颜色略浅一些,也没有琥珀的光泽。他示意可否拿起来看看,那老者点头同意。拿在手里才觉得这东西极轻,嗅一嗅确实有一股奇异的香气,正是昨天吕大相脖子上的气味。

杨继宗对那老者说道:“我也不懂得医药,只是家兄近来受了风寒,咳嗽不止。有一位世外杏林高手吩咐说,要用这天竺香碾细了和成膏,涂抹在风池穴上,方可药到病除。我们找了几家药铺,都无此味,幸亏在贵号寻到了。”

那老者听了,满脸的不屑,把杨继宗手里那块天竺香收了回来,又用麻布包了,才说:“不知您所谓的杏林高手是哪一位,但《本草》上讲得明白,这天竺香出产于天竺以西的西牛贺洲,性温,味辛微苦,有活血祛风、舒筋止痛、通气化滞之功能。如若是胸腹闷痛,疽痈恶疮,甚或是妇女虚寒痛经,此药都有奇效,可没听说过用它来治咳嗽的!再退一万步,即便这天竺香能治得了咳嗽,也应该是以内服为主,却不知道它还能够外敷。外敷也还罢了,治咳嗽用穴总应是手太阴肺经为主,尤以肺俞为最要紧的穴位。风池却属足少阳胆经,要是治个头疼眩晕尚可,如今要治久咳不愈,岂非风马牛不相及也?”

老者越说越气,最后简直吹胡子瞪眼,恨不得立刻要将那庸医揪住打他几巴掌才能消火。

杨继宗却不理他,等他稍稍平复,才道:“老先生虽然说得有理,但所谓有病乱投医,既然有人说此药能治家兄的痼疾,我们何妨一试?如若无效,一定再请高明指教。请先卖我们两钱三钱,回家去试。”

那老者脾气却犟,“我们开药铺的并不只为赚钱发家,实在还要悬壶济世,脱人疾苦。官人买这药于药理不合,恐怕不能治病反而害人。这个药,敝店断不敢卖。”

杨继宗一面争辩药铺哪有不卖药的道理,一面示意杨二。那杨二本来一直站在杨继宗身后,现在忽然冲到柜台前面,冲着那老者高声喝道:“你们有药不卖,是什么道理?莫非这药有假,又或是有毒?我家二爷在家里病着,吃不到这药,若是大发了,定要找你们问罪!”一急起来,满嘴都是上党方音,对方也听不大明白,只知道这位六尺高的大汉是真的急了。

正在争吵不休,突然有人在旁喝道:“李师傅,你且少说两句!”

杨继宗看时,见从那后门里走出一人,四十多岁,一件宽大的青布直裰罩住里面的棉衣,头戴着方巾,极为朴素,是一副读书人的模样,面带和气却又暗含着几分威严。

这人叫住了姓李的老者,才走过来问道:“店里什么规矩,怎么和客人吵起来了?”

那老者才把刚才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特别说明用天竺香治咳嗽,《本草》不载,闻所未闻,还是外用涂到风池穴上,更是差之千里!“我们卖药的从来只是治病救人,如此不通药理的单方,怎能出手卖他?”

那青衣人听老者叙述,不由面色有些不豫,眼神中似乎还透出一丝凶光,但转眼又换作了一脸和气,先对杨继宗施礼道:“在下是小店的主人,小店的药师见识有限,说话又没有分寸,多有得罪,多有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