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页)

他们又得回京,三妞实在是不舍,娘家就是她的靠山和底气,离得近定是最好的,京城一去就不知何年,母女俩说起这个,就对着哭。

沈陵决定走的时候去建康府绕一下,拜别一下爷爷奶奶,他同陈老将军请示了一下。

陈老将军爽快地说道:“我们总归是要走水路,去建康府也顺路。你有这份孝心就是极好的。”

相处这三年下来,陈老将军对文官也是少有的改善了,没想到这做地方官还挺辛苦,不似那些吃饱了没事做只会参来参去的文官,沈陵真真实实为淮南府做了不少事情,陈老将军也是见证了这三年淮南府的繁荣,三年前淮南府比不上庐州府,现如今,淮南府可不比庐州府差。

沈陵为人做事也很妥帖,有事请示他,有事说事,陈老将军就爱这种爽快人,文邹邹的一堆话他听着就啰里八嗦的。

年后,沈陵就开始处理手头的事务,该交接的交接掉,他这些年的公文档案都保存得很好,继任者只需要看他整理好的文书,就可以上手了。

待新任巡抚到了淮南府,接管了煤矿,他们就可以启程回京了。

淮南府的百姓听闻他要走,年后时常有人在府衙外跪地求请他不要走,待走的当日,淮南府的百姓都站在道路的两边,马车都是缓慢行驶的。

“大人!您别走啊,您走了咱们淮南府的百姓怎么办!”

“大人,我们不想你走啊!”

沈陵都不敢探出去看,闭上眼睛,这是他第一个治理的地方,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沈陵也是舍不得,可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淮南府。

淮南府的百姓亦是如此的赤忱,听着马车外一声声的呼喊,心中备受煎熬。

淮南府的百姓一直送他到码头边上,上了船,岸边还有那么多的百姓,陈老将军感慨道:“淮南府的百姓对你是真心的拥戴,也不枉费你这些年费了这么多心血。”

沈陵看着那群质朴的人,道:“我是知府,本就该对淮南府和淮南府的百姓们负责,不应是他们对我爱戴我才费心思,我该感谢他们对我的爱戴。”

官船渐渐远离了码头,沈陵远远地还能瞧见淮南府城内的一些屋宇,直至再也瞧不见与……

*

同陈老将军一道回京,待遇是极好的,这艘官船除了他们便没有其他人了,他们想走哪条水域就走哪条。

陈老将军如今年岁已高,归京后估计会卸甲,不过陈家后辈多数都是从军的,老将军也是后继有人。

沈陵在船上和陈老将军学几招功夫,怕他无聊,把年年和安安也给他练一练,陈老将军对两个孩子还是很好的,老将军一个人在这儿,到底是寂寞的,来他府中经常会看一看两个孩子。

他们顺着淮河在建康府停了一下,沈陵拜别了爷爷奶奶,沈老头和崔氏行动愈来愈迟缓,这回是他回建业县拜别的。

沈全听闻沈老头年后生了一场病,哭得差点不想跟他一起回京城了,还好最后被沈陵劝回来了,都是做儿子的,沈陵也理解他爹。

沈全看着他爹这样子很难受,对沈陵道:“你爷爷一辈子要强,我们小的时候,都觉得他就是我们的天,可渐渐的,我们大了,有本事了,他的背也顶不住这个天了……”

他们是二月份出发的,不怎么着急赶路,中途会停几个地方休息几日,沈陵也怕陈老将军经不住旅途的劳累。

起先陈老将军是不服气的:“老夫我行军打仗这么多年,走过多少路,你这小身板还来担心老夫!”

从建康府出发后,就得日夜兼程,而且遇到水流湍急的时候,船摇晃得厉害,陈老将军没打过水仗,都是骑在马上,而且天天在船上,实在是无趣,站起来吧,船慌得厉害的时候难受,坐着躺着吧,老腰骨都不行了,自此再也不说不用停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