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第2/3页)

某天沈陵上完茅房,被张家的佣人给叫住了,说师母叫她,沈陵有些奇怪。

师母是个标准的古代闺秀,若是齐夫人是商家妇,没有那么多讲究,师母规矩森严,偶尔见到都是不拘言笑,他们平时也不敢逾越后院。

沈陵恭恭敬敬地朝师母行礼:“师母。”

“陵哥儿,不必多礼,叫你来也没有特别的事情,你家中前些日子送来的咸蛋黄肉粽口感很是不错,听闻你家是卖吃食的,回去问问你家中这粽子是怎么卖的?”师母语速缓慢,咬字清晰。

沈陵道:“师母,我家中并未卖粽子,若师母想要,我回去问问家中。”

师母可能是怕他表述不明,又说了一遍:“你回去问问,就你家送来的这样一盒粽子是怎么卖,师母用来送礼,让你家人不要再送了,麻烦你了。”

又叮嘱了一遍不要送,沈陵忙点头,师母才让他回去。

下了学,沈全过来接他,碰上齐府的下人,下人忙问他齐夫人交代的事儿。

沈全道:“粽子啊,夫人可还要,我改日再送点便是了。”

下人道:“夫人说,要买您上回送的礼盒,盒子夫人那儿有,您只要备好粽子,要个二十来份。”

二十来份!沈全忙闭了嘴,这他可送不起啊!可他原本没打算卖啊,他也不好一口应下:“我回去问问贱内,明日给夫人答复。”

路上,沈陵也告诉沈全,师母要买他家的礼盒粽子,沈全心里头有了盘算,这粽子放寻常人家自然不会买,可这样一盒拿去给老爷们送礼却是极好,沈全有了主意。

回去后,沈全和方氏一合计,可以卖给有点闲钱的人家。就是这定价不知道得定多少,齐夫人和张夫人他们定不能收太多钱,但收少了也不好。

沈全道:“我问过了,这几家有名的酒楼端午的粽子卖一两银子一盒呢!虽说都是各种牛羊肉陷,可能还不如咱蛋黄肉的好吃,咱也不用太贵,把本钱收回来,稍稍再加点钱,也不多赚。”

方氏:“他爹,你说多少钱就多少,听你的。”

沈全斟酌了一下,定了一盒三贯钱,主要是糯米贵,还有家里头的咸鸭蛋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少了的话还得和别家收点。

崔氏没想到她做的粽子还能卖这么贵,捂着胸口欢喜得不行。

沈陵知道,这就是包装的力量,产品的包装就是附加值,他提醒沈全盒子得做好看点,师母要盒子的。

沈陵现在大概了解了现在的货币换算,每个时期的货币价格都不相同,应该是和历史环境以及生产水平相挂钩,如果开出银矿多,银子就会不值钱一些,再者乱世里头,物价就贵,铜钱不如银子值钱。

现在一贯钱是二百五十文,四贯钱为一串,一吊钱是一千文,一吊钱左右是一两,据说十几年前,一两银子值五吊钱,十几年前正是乱世,指不定换了个朝代铜钱就废掉了,银子却是哪哪都能用,而现在安稳了,物价也就慢慢回来了。

这快食还真没粽子来钱快,崔氏空闲下来就一停不停地包粽子,大郎回乡下了一趟,把家里的咸鸭蛋都给拿了过来,还收了周围几家的,三妞包出来的粽子也不差,帮着她一起包。

师母要十二盒,盒子的钱另算,齐夫人要二十盒,都是要去送礼的,崔氏连裹粽子的棉线都系得漂漂亮亮,生怕耽误了人家,这几日都没停歇过。

可能是师母和齐夫人送出去之后,又有好几家人来找他们家买粽子了,这生意一直到端午节之前,才歇着了,他们的咸蛋黄肉粽流出去后,有一家酒楼也出了咸蛋黄肉粽,他们这儿小本生意,比不得酒楼贵,但接点小单子就够他们赚的了。

端午节这一天,城里面比往日都热闹,尤其是湖边,他们这儿虽然不靠近湖边,但进城的人多,多少都要吃饭的,店里的生意也比往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