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第2/3页)

郁宁笑嘻嘻的勾着顾国师的手臂,方想说什么,外头有人来报说工部侍郎家的公子到了,国公府的表少爷也到了,就等着郁宁了。

顾国师起身道:“行了,走吧,我和你爹送送你。”

“唉!”郁宁走了两步,转头另一手勾着梅先生的胳膊,梅先生看了他一眼,到底没挥开他,倒是顾国师十分嫌弃他:“你多大的人了,走路还勾肩搭背,成何体统?”

“这不是要胡闹嘛。”郁宁挑了挑眉毛,“我先熟悉一下嘛!”

果然一出院子,郁宁就把手给松开了,等出了大门,扇子一打,抬手和刘飞宇打招呼:“三少爷!好久不见啊!”

刘飞宇在车下等,本在和自己的侍女调笑,见郁宁和顾国师他们出来了,便正了正神色,拱手道;“刘三见过国师大人。”

说罢,又对顾国师一旁的梅先生也见了礼,但是因着不知道如何称呼,干脆就不说了,总之意思到了就成。

“起吧。”顾国师神色淡淡的瞟了一眼他,对着郁宁点了点头,叫人上车。

刘三少爷也不觉得如何被慢待了,国师就是这种性格,满天下谁不知道?顾国师能搭理他说上两个字,说出去他都能去吹个牛了。

“那我可就走了。”郁宁给梅先生和顾国师行了礼,也上了车。

顾国师和梅先生见他上了马车,便也转身回了府去。

郁宁在马车上刚坐了一会儿,刘三就蹿上了车,见面就抱怨道:“你骗得我好苦啊!你这哪是什么永门街,你这是齐门街!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永门街在城南,住的多是一些商户,而齐门街在城北,皇城脚下,是达官贵族的居住地。

郁宁摸了摸鼻子:“我这不才来长安府不久嘛,什么门街十条八条的,我哪记得请——你看这不是给你赔罪来的吗?”

顾国师本是不同意郁宁提前走的,但是打算叫徒弟代自己去治水患的风声是放出去了,众官员一听纷纷暗中称妙,往日里有顾国师这一座大山压着,众人也只好矜矜业业的去办事,这一回顾国师将他的宝贝徒弟给放出来蹭功劳了,那还等什么——赶紧把自己孩子也带上啊!

国师带带我!

工部本来就是逃不过的一个衙门,侍郎刘大人二话不说就带着最小的儿子上门来求和国师弟子组队来了,那敢情好,两人明面上一见面——哎嘿?这不是当时一同吃饭的郁少爷嘛!

不过到底三少爷还算是有点眼色,没当着几个长辈的面就喊出来了。

后来郁宁比较忙(因为总在现代),两人居然也没私底下见过面,只能靠信件沟通,到了此刻才算是能在私底下说话了。

与此同时求上门来的比较牌面的还有靖国公夫人娘家的侄子,不过这一位不大喜欢见人,刚刚都捂在车子里愣是没下来拜见国师。

终于其他小官家里头的子侄,全给塞进了大部队里头,没有郁宁他们这个待遇——说起来三少爷能混进来,还全靠年前和郁宁的一饭之约。

这次半夜出行,也是三少爷提出来的。

三少爷在信里说长安府外有一个叫做明县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不算繁华,却又不算冷清,有不少告老还乡实则没有个落脚的地方的御厨都选在那头养老,搞得那里人人做饭都很有一手,算得上是国家御厨培养基地了。

那里的早茶可谓是一绝,前岁刚告老还乡的柯大厨就在那头,闲不住专门早上出来卖早茶,他有一手绝活,那就是祖传的老汤,之前还得了圣上的嘉奖,叫‘天地一汤’。

但是柯大厨性格高傲冷淡,又在圣上面前有那么一两分面子,还真没人敢强行把人请上长安府来做早茶的。三少爷想吃这早茶许久了,但是长安府到明县如果做马车要整整走两个时辰,他是起不来的,所以次次告吹。而这次去黄河下游的天玉府刚好会路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