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4/5页)

《阳宅三要》所说:“凡都省府厅州县,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宜于甲、申、丙、丁四字上立一文笔塔,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山上立文笔,或平地修高塔,皆为文峰。”意思就是如果一个地方不出文人,那就是缺少所谓的‘文峰’,就在甲、申、丙、丁四个位置上立一座文昌塔,文昌塔即可成为当地的文峰,使当地文人才子辈出。文昌塔又名为文笔塔,文峰塔皆是由来于此。

这座文昌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极适合家中有学子的家庭,就寓意来说就比郁宁那个‘励志’摆件高了两个层次不止。

不过说到底,一命二运三风水,这文昌塔再怎么好,也帮不了绣花枕头。郁宁联想到之前雾凇先生拒绝了顾国师的走后门的提议,显然是对自家那个晚辈十分有信心的模样,那晚辈应该在读书方面还算是刻苦用功,哪怕不用这文昌塔,也能博得一二功名。

想到这里,郁宁放下心来,带着法器去找雾凇先生。

雾凇先生见了这个自然是十分满意的,连眉眼都舒展开来,笑骂道:“你师公总算还知道点好歹!”

郁宁凑上去拍马屁:“师公就是嘴上凶呢……您不知道,我师公烦我烦得很,您能管我两天他心中还不知如何快活呢!”

雾凇先生笑道:“烦你?他喜欢你还来不及,只不过这软红十丈,叫人销魂罢了,自然就懒得管你了。”

雾凇先生与郁宁相视一笑,雾凇先生道:“用完早饭,你便随我过去吧,你虽要静养,但是看看总是不妨事的。”

郁宁连连点头,两人用罢早饭,便一道出门去了。

雾凇先生的车夫大清早的就在国师府门外候着了,郁宁想了想,到底还是把自己的木化剑带上了,送到车上时,雾凇先生还看了看,赞道:“是个好东西,正适合阿郁你。”

“您猜猜这是哪来的?”郁宁嘿嘿一笑,十分得意。

雾凇先生转念一想,接过木化剑低头闻了闻,失笑道:“护国神树?”

“就是护国神树。”郁宁竖起了一根手指:“我拿了它的木头,还它一场枯木逢春,它可不亏本。”

雾凇先生见郁宁说的促狭,不禁道:“你啊……”

正聊着,马车就停了下来,郁宁下来一看,不禁咦了一声:“这里是木兰街。”

“正是木兰街,我那位晚辈便住在这里。”

郁宁左右看了看,敢情这木兰街地段不错,他三师兄家的阿云的宅子也在这里。雾凇先生带着他走了几步,郁宁仔细一打量,发现这可真巧了,雾凇先生的晚辈居然就住在梅洗云的隔壁。雾凇先生见他神态有异,便问道:“阿郁,怎么了?”

郁宁指着与这座宅子相邻的宅子说:“那是我一位晚辈的住所。”

“原来如此,我道风水最好的那一家是被谁慧眼如炬的抢了。”雾凇先生正说着,眼前的大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迎着走出来了一个斯斯文文的男子,身材有些瘦弱,看着风一吹就能倒似地。他见到雾凇先生和郁宁,神色有些莫名,却又极快的掩去了,他拱手道:“见过先生,见过郁少爷。”

对方的声音很好听,清凌凌的,如同泉水自石上流淌而过,郁宁一听就是眼睛一亮。

“你认识我?”郁宁奇怪的道。

对方斯斯文文的道:“前几日郁少爷来过木兰街,我恰好经过,听隔壁的梅家少爷称您为郁师叔……我自小记性就要好一些,自然记得。”

哇,那就是过目不忘啊!郁宁自认要是两三千天路过的时候听见了谁叫谁一声某某,三天后再见那也是完全记不得那人长什么样子的,倒不是郁宁记性不好,只不过人的大脑天生就会过滤掉一些无用的信息。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虽然说到现在为止人类对大脑的开发也不过1%,但是若将每个人每天接触的信息都记得一清二楚,也未免太过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