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神鸟和巨蛋(第2/2页)

压力差系统,让浮游卫星能在压力层一百多公里的高度跨度中自由调整高度,是传统卫星做不到的事情。

可另一方面,浮游卫星的精度、速度堪忧,简直不能看。

上天十天以来,沈文剑和青柳尝试了各种办法,其能耗平衡点的速度仅有每小时20公里!这放在传统近地卫星上三秒都不要,大几千倍的差距。

借助气流?抱歉,没有。

压力层上方与下方的大气,如同两个庞大的能量分散装置,把热量均匀的散布在压力层上,热差极低的情况下,有极为微弱的气流也无法有效提高移动速度。

当然也可能还存在一些没被观测到的古代人工装置大气里作祟。

精度方面,因为高密度大气的存在,看似不起眼的微震动时刻伴随着卫星,中原星已经发展成熟的激光数据传输无法稳定照准,而普通电磁波要穿过液体般浓稠的大气,除非给卫星配两个核能单棒装置才够用。

现在用的是密磁灵能数据链,虽然和激光一样无法持续照准,但在超算的辅助下频繁修正卫星坐标,勉强也能用。

得亏当初积累了多套数据传输方法,玩火箭之前还把超算给先复原了,不然今天就只能望天长叹。

抛开技术困难,浮游卫星的作用立竿见影,两百多公里的高度,已经能在海边直接获取四千公里外的大蜜蜂数据,多层中继产生的各种数据丢包问题一下就不存在了。

既然浮游卫星初步成功,是不是干脆把核武装在上面拉倒?还免去就近手投核弹的各种风险。

……当然不行,两千倍大气压,这样的压力足以改变很多材料的性质,任何炸药材料上去,不是会炸就是会变成惰性。虽然玉剑山的核弹用的是灵石起爆,可核弹的结构与传统核弹没什么区别,起爆外壳面对如此压力早变形了。即便能弄出专门适应超高压环境的全新核弹构型,考虑到投放区压力为正常值……总之不敢想。

他在这边沉迷于全新构架的新式卫星,人族和魔族之前的火也越少越大,随时有爆发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