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拥挤(第2/2页)

似乎不是第一次听到外国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商会的人直接回答:

“陆地上情况要好一些,如果自己有一点点资金,至少能住上棚屋。”

“既然这么重视植被,怎么不在树上建一些房子?”刘香湘表示好奇。

树屋是很基础的居住形态,以岛上见到的绿化程度,把合适的树上建起树屋,至少能多安置好几万人。

“树屋有些地方有,多数地区都不会批准太多树屋。”

“还需要批准的吗?管的也太严格了吧。”

拥有遮风挡雨的住所,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怎么搞的跟军事管理一样。

商会的人摊手,对此没有给出解释。

倒是旁边冒险者中的一个少年样貌的说:“居住的面积越大,意味着对自然的破坏越严重,女神教导我们要克制物欲。”

……二者根本没有直接联系好不好。

沈文剑几个互相用眼神发信号,都觉得本地人被忽悠瘸了。

为什么这么说?

简单做个计算题就能明白。

计算每公顷产粮仅2000千克(亩产两百多斤),每公顷草地养1.5只羊。包含林木(建造、工具、用火)在内的基本地形,每公顷提供两个人的基本需求没有问题,两公顷基本地形组合,不养大牲口,弄点鸡、兔子之类的,对于三口之家资源就相当宽松,足以繁衍下去。

回头看羊,两公顷草场能养活三只羊,林地根本活不下去,再称量总体重,明显发现人类更节省面积,也更能适应不同环境。

如果非要说人类生活品质高于原始人会增加自然负担,随便提出一种,都会有解决办法。比如说需要的肉食多了,就用几种管理的饲养场,来压缩肉源生长所需的空间。

社会发展给自然带来一定压力倒是真的,仅居住面积跟自然破坏扯到一起根本是强词夺理,不说上百层的高楼,六层小公寓的居住密度,就足以碾压任何生物的自然栖息密度。

再说了,硬要把进化到生物链顶端的生物,跟那些动植物摆在同一层级就没意思了。可以试想一下,养活一亿人口的地区养一亿只豹子,试试看能不能养活,豹子的体重和人类刚好只比人类略重,它倒是不用建房子了。

听了少年冒险者的话,沈文剑倒觉得使徒赛琳把生命教会的人碾回来那件事,干得漂亮!

当然,也不是否定他们的环保精神,只是线路似乎偏差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