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正气亭中正气歌(第2/3页)

秭归望向几位同辈师兄弟,或是长袍锦绣气势饱满如当场翰林,或是形容俊雅气韵洒脱如饱学散人,或事眉目尖酸衣衫陈旧如不得志老秀才,一群老头子迎上秭归的目光,都在微笑点头;

秭归望向木恩为首一群晚辈精锐子侄,孩儿们面色期待合手执礼;再望向亭内七千学生,所有人都躬身,都微笑,都期待,面上有因门宗遭袭损失重大而生的悲愤,但眼中更有因即将发动反击、即将重创仇寇的兴奋!

亭内,大成学学生七千一百三十三人,站得很随便,不成排不成列却成阵……看似散乱,实却错落有致,若将视线拉高再拉高,便能看出七千学生所站位置,正是十一枚大字:

正、正、正……十一个正字!

图腾之“正”、象形之“正”,甲骨之“正”,古时祭器中天之“正”……从古至今,两河、东土汉家发源至今,正字的十一种写篆、写法。

正气亭内十一正。

护山大篆、洒金贴、各庐堂小阵,法术之下是宝物,是心血,是门宗代代积累的灵石财富和浩大人力,争取的就是给学生们在正气亭中“写出”这十一个“正”字的时间。

如今字写好了,秭归先生微笑:“我们开始吧。”说着他扬手一招,正气亭上高悬的匾额被他招如手中。

匾为灵物,翻飞途中急急缩小,落入手中时已经变成一方尺余长、三寸宽的书派。

正气亭上正气匾。

此匾无题头无落款无章无落印,只有一行大、两行小三十字。大字醒目,匾额高悬时清晰可见,两行小字却轻细浅淡,难以察觉,匾额巨大时候尚且蝇头小楷,此刻牌子变小了,那些小字就更难看清了。

不过不要紧,秭归先生不用看,用摸的……左手持匾,右手在匾上轻轻摸索,片刻后他忽然开口:“悠……”

只说一字,声音漫长,待他音落时候,身边师兄囚缨先生接口,老学究双目半闭、下颌微扬,读书唱书是他们的享受:“悠……”

囚缨先生唱落,江楫先生接口:“我……”

随后东帽先生再唱:“心……”

东帽先生之后,安乐先生开口,没了之前几位师兄的洒脱调子、没了前面同门的清越朗朗,安乐先生双目圆睁,其声如雷崩裂、一字:“悲!”

悠……悠……我……心……悲!

稍顿,第六位先生、第七位先生、第八第九位先生陆续开口,恢复了漫长歌调,明心开朗,一人一字地继续唱着……木恩先生做此句最后一字,口中再起惊雷,冲于天落于地震撼八方,炸:“极!”

苍……天……曷……有……极!

再其后,歌声响亮了些,亭内所有元神境界的大修齐声漫唱,那短句从容,那调子洒然,唯独最后字,如巨斧凿岩,一吼铿锵:

哲……人……日……已……远!

典……刑……在……夙……昔!

风起云涌。紫色的云金色的风,自沧海中升,自山渊中升、自各出升腾,扶摇九霄后,紫金风云腾腾冲荡浩浩翻涌,自中土世界各个方向,向着大成学蜂拥而来……但亭中歌声不落,亭中歌声陡然响亮,不再是前辈、高人、大修做唱,大成学宗下七千一百三十三人尽数开口,唱响最后两句最后十字。

风……檐……展……书……读!

古……道……照……颜……色!

正气亭中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学生读书,学生漫唱,学生书中养意气,学生展卷判神鬼。

先生问:判鬼神,何以判?

学生答:意气紫金云,雷判云中来。

古道照颜色,就在最后一字如雷霆如斧凿、饱挟意气轰天震响刹那,已然集结天顶的紫金风云陡然绽放洪雷,自苍穹直劈向下,斩墨沁!

闪烁三千里,照亮人世间的惊雷一盏,惊雷一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