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留下注言给你想(第4/5页)

中规中矩的一句话,没什么可供琢磨的,但接下来的注言却让苏景着实一愣。第二行:

破无量十甲子,再添赘言,天道公道,我道公道,那时以为相扣相合全无错处,然,今存惑,不解,想许久懒再想。笑三声、去他娘,留下注言给你想。

相隔六百年,师尊又有所悟,于帛绢上再添了一笔,将自己的疑惑留给后人。

看过师尊注言,苏景开始折叠帛绢,一边思索着师父之惑一边收起自己的宝贝功法,忽然苏景眉头微一皱,下一刻舒展开来,但人却一动不动了。

手上帛绢,正叠着一半。

离山前苏景不动,黑石洞天内为戚东来、卿眉老祖等人疗伤的苏景不动,远处礁石上始终在看太阳花的苏景更是不作稍动……十段心神尽入静,所有心思尽归于一处。

不听素手挥动,悄然为苏景布下一道绝音法禁,于他身周三十丈方圆内寂静入极。明知现在苏景摒弃外物不会受嘈杂影响,但不听还是要“多此一举”。

盏茶功夫过后,一层层炫光自苏景身上流转开来,很快光芒散去,人如玉、结端坐像,炽烨宝瓶真身显现。绝非可以卖弄,而是人在寂静思中真元自然流转,阳火修为的本能反应。

苏景化身玉相,更入神。

几位离山首脑对望一眼,微微笑,会如此说明苏景身随心、修入神,正做全力参悟,大好事情。微笑同时几个人低声商议了几句,林清畔站起身来,不用旁人搀扶、以剑做拐一瘸一瘸地走进不听为苏景所布绝音域,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一个深深呼吸过后,林清畔开口,声音平缓:“修元也好悟道也罢,修行事情总归是:起于性而落于命,承于命再返于性。务求清晰清澈,简简单单,越是简单就越见璞真。”

“嗯?”苏景应一声,但只这轻轻一声,全无其他动作。

苏景此刻入定却无定,外面再如何吵闹、哪怕天塌地陷,若与他正参悟事情无关他也听不到丝毫动静,但若与自己参悟有关,即便游丝之声亦可入耳。

定亦无定,只看你只言说能否直入我心。

入心,则有本能作答。何谓本能?不经脑筋思索、不经智慧审辨,口中言便为本心意,字字纯真。

林清畔继续道:“若不曾修行,你的凡间志向是为惩恶扬善一小捕;修行路上,你一度主掌离山刑堂,以离山规矩责罚犯错弟子;下得幽冥,你再做一品大判。以阴司铁律审断游魂轮回,这才悟出了‘现世报’,这一‘道’成于本心且身体力行,很好。你破悟,劫数至,上上欢喜,又何必动摇?”

苏景的声音平静单调,既无抑扬顿挫也没有语气转折,听上去好像不入流的僵尸说话:“愿以我修奉我道,善恶有报现世报,身死道消无悔。对‘现世报’我未动摇,但对天道此悟我有惑。我本以为是我心思浅薄。可师尊智慧精彩,亦有惑。师尊之惑,与我之惑,或为一事。”

“你的惑何在?讲与我听。”林清畔声音轻轻。

苏景不说话了。但他的神情有所变化:皱眉、深深皱眉!

师兄之言入得苏景之心,他听得到,以他本能想做回答,但却答不出!

惑字何解。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欲解“所以然”,是惑;

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欲解却无从解更是惑!苏景之惑便是如此,他还没能找到自己的疑问在哪里,又如何去寻找答案。

听上去匪夷所思,连“问”是什么都不晓得还有什么可迷惑、疑惑的?只因这一“惑”来自明心见性下、智慧灵境深处。其思源自神玄、其障来于灵虚。这是一道灵性中迷雾,易领受却难做开解……

无量雷火劫中途消散,与苏景是否坚定于“现世报”无关,而是他隐隐觉得“天道”不对劲,那时他还不确定自己的“不对劲”究竟是不是真的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