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从律(第2/3页)

小聪明不是什么时候都好使的,苏景重新把蓝祈挡在身后:“真的不能通融?”

到了现在贺余又怎会还不明白苏景不会退让,浅浅一叹,回头对龚长老说道:“请刑堂执律。”

龚长老点头应下随即说道:“光明顶……”

大局在握,点名、唱罪再传令弟子拿人,这是一贯做法,可他才刚说了三个字,苏景忽然开口打断:“苏景不从律,求循例!”

龚长老声音一滞,随即问道:“循哪一例?”

“曲七祖门下真传、尘霄生之例。”苏景朗声回应。

律法划界、触禁则必罚,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凶徒作恶因而受罚自不必说,但不能说所有犯法、越界之人都是坏的、恶的。眼下僵局双方都是例子:贺余为了维护离山声誉出手打碎如见、苏景为了维护有恩于己的蓝祈决然不退,两个人都有罪、可他们都没错。

类似的事情在离山也曾发生过,并非每次都要请离山律,便如“尘霄生”之例:

一场正道、魔门的恶战之后,参战的离山弟子押解俘虏归山,七祖门下一位名叫“尘霄生”的真传借以自己的地位遣开看守弟子,私自释放一名年轻魔徒。

结果还不等尘霄生破去魔徒身上禁制法术,就被其他离山弟子发现了。

事情败露,尘霄生俯首认罪却又不肯让开半步,甚至还求请刑堂弟子:放了那个魔徒、所有罪责他一人承担。

当时尘霄生已经是第十二境“欢喜儿”的大修,且他的地位、声望在第一代弟子中颇高,此事很快惊动了当时还在山中的四位老祖。他的师父曲嘉七追问缘由,事情再简单不过:他的爹救过我的爹。

被抓的和放人的,曾是凡人时的街坊,尘霄生还未出生时父亲害了急病,全赖魔徒父亲背着赶到医馆,得以及时施救、转危为安。

要说这个魔徒,修为不过才六境,也不是罪大恶极之辈,只是因为师门缘故才参与恶战、遭擒做了俘虏。

平时这尘霄生都是个机灵弟子,那一刻却犯了死脑筋,来回来去就一个道理:若非他爹救我爹,便没有我尘霄生,今日见他落难我岂能不管。若我闭目视而不见,当可继续修行,可心中必生愧疚,做人尚存如此缺憾,又何谈问仙。

情有可原,但规矩就是规矩,改无可改。曲七祖无奈摇头,正要传令刑堂拿人当时尚在山中的八祖忽然开口,问尘霄生:“你当真要救下此人,虽死无改?”

尘霄生并不坚决,思索半晌之后才苦笑着点点头。陆角八继续道:“若能挡得我一剑,你便可带他下山,你之罪责,我代受罚。”

又是良久思索,尘霄生同意了八祖之言。

再之后尘霄生的事情并没有峰回路转,以他“欢喜儿”的混厚修为,却未能挡下八祖一击,暴起一剑肉身被彻底击碎,只剩下一个少年元神。

没了身体,少年元神活不了太久,但还不会立刻死掉,八祖遵守诺言,挥手放“尘霄生”与魔徒下山去了,而后两人不知所踪。

几位师祖共议、破律同时也会留下一例,若以后情形相当,离山弟子也可以循例。

今日之事,几乎与尘霄生当年如出一辙,道理上讲苏景要循例能说得通。

苏景要循例,接下离山中能者一剑,便可以带蓝祈下山。

龚长老略显踌躇,转目望向了贺余。后者直接对苏景道:“师尊还在时曾在闲聊中给我讲过,离山九位开山始祖之中,单以战力而论,最强之人并非九师叔,而是八师叔。”

“师弟要循例也可以,但九位师祖皆已离世,你须得接下离山界内战力最强者一剑。”贺余稍加停顿,伸手一指自己,微笑:“我。”

“非得说明白不可的两件事——我不会手下容情、必将全力以赴。再就是刚刚我引动那一剑,还想着留下活口审问她为何会藏身光明顶山核、究竟有何图谋,是以只动用了六成力道。”说话中贺余起身,不见纵跃或飞渡,只是轻轻一步,却不存半点突兀地自半空迈到苏景身前七丈之处:“师弟真要循例么?这是死路,请再做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