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机尽 第五二一章 问大道(第2/3页)

故而,太极图中,白中存黑,黑中有白,不也是对这世界的一种宽容与忍让吗?

而“复归于朴”这一句,更是彰显了道家之恬淡、素朴、自然、本初,“复归”二字,应是阅遍天下事、历练后的一种从容。归根结底仍要回归到持静内收凝藏的纯真上来。

想通了这个道理,悟空忽觉那颗黑白造化球微微一动,似乎稍有分离的迹象。这一动,甚是细微,但对悟空来说,却仿佛开天辟地一般,只因他内视得清清楚楚,这一分离,黑白造化丝丝缕缕,已然各不相关,再无丝毫接触,只是黑丝白丝仍缠绕在一起,外面看去,仍是乱作一团。

悟空正想着如何能将这黑丝白丝分开,只听那个声音又响了起来,只是,这一次读的,不再是《道德经》,而是他耳熟能详的一段:“……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这段,自然便是《逍遥游》了,悟空对这段气势磅礴的经文再熟悉不过,《逍遥游》通篇洋溢着自由的理想与情怀。

如果让悟空来评价这篇旷古绝今的作品,那便只有三句话:《逍遥游》是寻“道”之旅,是悟“道”之旅,是“自由”之旅!

既云寻道,悟道,为何又与自由扯上关系,归根结底,到底什么才是道呢?

有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说的简单些,道,便是先天而生的无处不在的世界,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其乐无穷……

听起来实在是虚幻至极,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状态,但悟空知道,在他原来所处的那个现代世界中,这一切都是虚幻,但他现在身处西游世界,腾云驾雾搬山挪海都能成为现实,悟道还算得了什么稀奇事吗?

既然有人以《逍遥游》相引,自己便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又有何妨?

自由,自由,自由!

自由乃人之天性,无论仙妖,皆不能免。

如小狐狸胡玉胡志夫妇,便是为了不受天庭压迫而情愿一战而死;如三界之中九头虫和其他仙人,便是为了逃离那被人禁锢的界内而绞尽脑汁;如花果山、灌江口众妖、梅山兄弟、九灵元圣、大鹏甚至麒麟凤凰,哪个又不是为自由而战,甚至连如来、鲲鹏在内,其实都是为了能无拘无束,摆脱枷锁!

自由,其实便是逍遥啊!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而《逍遥游》中,鲲出北冥,其实便是要摆脱空间的限制。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常人眼中的北冥之海,已经无边无际近乎无限,但在鲲鹏心中,却仍是有限。鲲鹏身躯之庞大,如何能在北冥中腾挪自由?

因此,鲲需化!化为鹏!

这个“化”,是转变,是摒弃,是超越,唯有“化”,才能扬弃过去,才能摆脱束缚,才能一飞冲天。飞翔,便是自由!

化的那一刻,何其壮美绝伦!

鲲鹏在这天地之中,该是如何的苦楚?他也是混沌造化所生,当惜造化,这天地虽大,却容不得他随意变幻,故而鲲鹏看上去是这天地中极为自由的一个,其实却心中苦闷最多。唯有每个会元之初,鲲鹏才能有机会展翅翱翔,澄清玉宇那一刻,他应该是快乐的吧?

之后呢,销声匿迹,无声无息地藏躲起来,唯恐扰了世间万物众生。悟空此刻越来越理解鲲鹏的心了,怪不得鲲鹏一定要出天,他要的不多,其实只是“自由”二字!

而如来呢,是不是也和鲲鹏一样,该得到更多的宽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