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途漫漫 第三六八章 缘何苦(第2/3页)

哪知地藏又道:“菩萨之解,乃是‘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在世上行走露于人前的四大菩萨,哪个不是法力高强,智、悲、行、愿四者兼备,你将菩萨分而论之,我颇不赞同。须知求佛不如求己,你所说的,是菩萨还是沙弥?”

如来呵呵笑道:“地藏菩萨,菩萨与沙弥之分别,在于菩提心耳,若你说这是沙弥,你可见哪个沙弥能在世间度人的?”

地藏正色一字一句道:“自然有!”

如来诧异道:“竟有这人,我怎不知?”他环视满座,众人皆摇头,灵山之上,规矩甚严,沙弥莫说度人,便连下山都极为难得。

地藏道:“前世之龙树,今世之地藏!此为真沙弥也!”

龙树下山传播大乘佛教时,确实不是菩萨,但如来那时只当灵明神猿是传道工具来利用,哪里会在意他职位,直到后来龙树立了大功,才被尊为龙树菩萨。而地藏更是以沙弥之身下了山,他本来籍籍无名,直到后土助他一臂之力,使地藏成了幽冥地府之主,如此身份,自然当得起佛教菩萨之名,故而人界称之为地藏王菩萨。如来一时疏忽,反将这两个极为特殊的人物忘了。

如来笑道:“地藏王菩萨,如此天纵之才,空门之中几万年才有两个,又岂能与平常菩萨一概论之。”

如来给自己寻个台阶下,地藏却也没不依不饶,他只当没这回事,话题一转道:“我再问,世人缘何而苦?”

如来释然道:“迷惑颠倒,历劫堕恶,轮回不觉,苦来抱怨,因果不明……众生缘何不苦?”

地藏又问:“世人之苦,可能更改?”

如来叹口气道:“言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则是度众生心。心既极乐,苦将不存。因此依慈悲门,自可拔一切众生苦。”

地藏道:“如此说来,空门救苦之念,却是从无稍减稍歇了。”

如来道:“那是自然。”

地藏道:“我久居幽冥地府,初时每日度百十人,尚有闲暇读经,而千年之后,每日度人不下二三百,已是应接不暇,再过万年,只见殿前罪魂与日俱增,如恒河之沙,吹之不尽,拂去又生……”

地藏说到这里,面上露出苦楚神色,然后平视如来,问道:“佛法越传越广,缘何罪人越来越多?”

如来道:“此乃常情也,天地初开时,阴阳交合乃生万物,其数可定。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万物繁衍生息,自然越生越多,初时一人之恶,此时只怕成百上千,这又有何稀奇?”

地藏道:“照你所言,人间罪孽从此有增无减?”

如来道:“此事难说。”

地藏道:“既是如此,灵山之中,端坐莲台宝座上的诸佛诸菩萨,可曾有过羞愧之心?”地藏始终语气平静,在这寂静无声的大雄宝殿上却如惊雷隆隆。

自从地藏口中说出龙树这个名字,如来心中就有些提防之意,地藏此来究竟为何,难道是为龙树抱不平么?此事过去这么久,他怎今日才来?是不是受了某人的指使?而听到地藏又将话题转到世人罪苦上,如来暗道,这还是那个固执的地藏,并无什么变化。

如来微运法力,朗声对众人道:“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获脱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如来又看着地藏,道:“你许人以善根,然无论人畜,仍须入此恶世,这人间清浊难辨,业罪相随,轮回之初一盏灯,又怎堪无边苦海沉沦?微光飘渺,风吹即熄,非你之过,乃人之罪也!”

地藏道:“何解?”

如来叹道:“我何尝不在苦思冥想。”

地藏亦叹道:“凡人之罪何其多也,依我看来,一座地狱已盛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