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途漫漫 第二八九章 事有度(第2/3页)

“果然天蓬心惊胆寒,径直投到了方丈仙岛求助,六耳在东华帝君处大闹一场,果然东华帝君跑到王母处告状诉苦。我再威逼利诱,说服紫微真武,这一番火上浇油,反对合天声音自然高涨,玉帝王母权衡利弊,宁愿从西天手中收复失地,也不愿再一意孤行,触犯众怒了。”

悟空点了点头,这个计策不可谓不高,天庭中若有人来寻悟空麻烦,自然阻了取经行程,因此天庭与佛家必起争端,而相较之下,天庭内部的矛盾定会淡化了许多。

悟空道:“三清果然好算计,只是……这也算顺其自然么?”

老君愕然,道:“顺势为之,也非强求。实话与你说,若非如此,三清恐怕只有出手震慑了。”

“震慑谁?”

“玉帝、王母、紫微、真武……哼!一群井底之蛙,自以为是,不过,非到万不得已,自然不会这么做!”

悟空叹道:“欲盖弥彰,老君明明期待道教中兴,压过西天一头,偏偏又打着‘无为’的旗号,只在暗中较劲,这是何苦呢?”

老君正色道:“此言大谬!你当我是何等人,道教若要兴起,何苦费如此周折,三清只振臂一呼,莫说天庭之中,纵西天之内恐怕也有许多人来投,你信不信?”

悟空一惊,立时想到,三清在此会元人迹初兴便开始绸缪,四大部洲之中也不知布下了多少明子暗棋,他说这个绝对不是夸张,道:“这个我自然相信!”

老君又道:“但若是那样,恐怕天下太平,便和上一会元无甚区别了。”

上一会元?上一会元怎么了?

普天之下皆以道为尊,一家独大,甚至根本没有其他教派的立足之地,然后呢,会元之厄一到,也都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俗话说:千古无同局,老君这是在变招啊!他心里还是忌惮那人,唯恐道教兴起过盛,又还原成上一会元的结果。可是,那人不也受了重挫么?

老君缓缓道:“我有一个猜测,那人在上一会元在尝试做一件大事情,而这件事情显然并非是渡过会元之厄,否则凭他修为,躲入造化炉自然便可安然无恙。”

“他要做什么,我不知道,总之是失败了。以他性格,怎能甘心认输,势必要卷土重来才是。故此我此次绝不会叫道教为尊,借此契机,要使这天下气运乱作一团,或能寻出些蛛丝马迹来。”

老君此番想法倒是和悟空不谋而合,但这话自老君口中说出,却令悟空心里颇不舒服。二人身份迥异,悟空虽是灵明神猿,但在当今天下,远不如老君声望高远,老君乃是道教主事之人,他一个念头错了,天下不知几多兴亡。

而眼见老君此刻已存了偏执之念,偏要寻出个答案才肯罢休,悟空暗暗叹了口气,老君虽说视自己为同辈,但关乎此事,自己只怕仍是身微言轻,若有机会,还要去寻元始和灵宝,除了此二人,旁人恐怕说不动老君。

老君一阵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悟空心想,老君所说这些虽耸人听闻,但一则此事重大、千头万绪难解;二则许多疑点眼前还无法确认。故此也只能暂存心中,先将眼前事做好才是要紧。

悟空又想起了东岳帝君,便问道:“老君,东岳帝君此人如何?”

老君道:“你既然问起他,想是东岳阻在取经路上了吧。”

“正是,他在车迟国为太上国师,将我通关文牒夺走,我着实有些为难。”

老君哈哈笑道:“果然六耳一计成矣!”但见悟空面色不豫,急忙收了笑容,道,“东岳帝君是东华之弟,他性情暴躁,此番恐怕不会轻易容你。”

“东华帝君?哼,恐怕他也活不了多久了!”悟空想起了观音之语,顺口说道。

“什么?”老君诧异道,“你为何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