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途漫漫 第二二七章 乌小妹(第2/3页)

悟空哈哈大笑,这呆子果然呆的可爱,天蓬元帅何等本事,教人三招两式便擒住,他尚不醒悟,还在做着春秋大梦呢。

唐僧随乌老者入了后院,穿廊过柱到了书房,只见这一屋,满满腾腾尽是经史子集,其中又以佛经占了大半。

唐僧最喜读经,一时间流连忘返,拿起一本经书便沉浸其中,竟没留意乌老者悄悄离去。

过了半晌,只觉一股香气袅袅飘来,一杯白玉盏送至唐僧眼前,唐僧自然以为是乌老者,他抬眼见端茶的那素手皓腕,唐僧猛地警醒,急忙放下经书,抬头观瞧。

只见一个蛾眉横翠,粉面生春的娇美佳人立在身前,这女子满头珠翠、遍体幽香,好似九天仙女从天降下来,窈窕动人,直有倾国倾城之色。

他二人相距不过尺余,唐僧闻道满鼻香气,浑身的不自在,他自幼入寺,向来未与女子打过交道,又哪里见过这等阵仗,于是双手都不知放在何处。面前这杯茶,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口中道:“女……施主,多谢了。”

这女子倒大方的很,张口就问:“长老可是要往西面去取经的唐朝高僧?”唐僧退后一步,道:“正是。”

女子道:“适才听家父讲,你就是那个猪长老的师父?”

唐僧听这女子又提起此事,俊面微红,知道这女子便是八戒昨晚骚扰的事主,于是道:“都是贫僧管教不严,给女施主赔罪了。”

女子掩口“噗嗤”一笑,道:“不妨事了,长老无须自责。”

唐僧道:“女施主大人大量,倒让贫僧汗颜了。”

女子道:“施主来施主去的,听着好别扭,我叫乌小妹,你叫我小妹就行啦。”说完这话,乌小妹扭身出了书房,到门口回头嫣然一笑,道:“你看书吧,我不扰你了。”

唐僧见这女子聪颖大方,又不絮叨,心中也有些许好感,便与乌小妹告辞。

乌小妹出门不久,乌老者踱着方步又进来,唐僧被乌小妹这么一扰,已没多少心思在书上了,他端起那杯白玉茶盏,不觉又想起了那段莹白如玉的手腕来。听到乌老者进来,唐僧暗道一声:罪过。

乌老者笑容满面,与唐僧唠起家常:“老朽祖上世代经商,攒下万贯家财,就是几十辈子也花不完。舍下水田旱田千余顷,山林果木更是难以计数,你看这庄院不起眼,却也有百十人为我劳作。”

唐僧不知乌老者何意,也逢迎道:“真是好大的福气。”

乌老者又道:“这些倒是小事,此地居于西牛贺洲,此处无有国度王法管辖,方圆千里也无几处村舍,当真称得上世外桃源,能在此度我余生,日日诵经向佛,迎来送往四方过客、行些善事,却也别无他求了。”

唐僧道:“善哉善哉。”

乌老者说到此处,却叹了口气,道:“古语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我万物不缺、万事不求,却也有件愁事。”

唐僧问道:“老丈还有什么愁事?”

乌老者道:“想我此际年近五旬,但终有归天那一日。到那时,空遗下田产家业,再无个眷族亲人继承,可如何是好呢?”

唐僧笑道:“都说子承父业,老丈既无子嗣,那自然是令千金来承担。”

乌老者道:“说的就是,娘女承领家资,终要嫁与他人,祖上积累早晚归了人姓。”

唐僧道:“这也不必发愁,红尘来去一场空,谁又不是如此?”

乌老者道:“圣僧有所不知,我小女得过神仙指点,也修了些长生之术,虽不能成不老之身,却也能活个三五百年,她这般神通,又有谁能与她偕老?总不能嫁了又嫁,与声名也有损。”

唐僧惊道:“令千金莫非是神仙?”

乌老者道:“唉,还不如常人,你想她若嫁了个凡夫俗子,百年之后又是孤孤零零一人,到时怕还有家产纷争……可怜我这女儿,非但容颜貌比天仙,且聪明伶俐,女工针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寻常人她也看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