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避嫌和首肯(第2/3页)

在这种政事上,王军役使的话语权太小了,若非眼下三湘不稳,郡守要大力倚仗军队,很可能都没兴趣听他说完。

事实上,郡守的反应也确实是如此,第二天,当王志云跟郡守提起此事时,郡守大人看他的眼光,完全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是不是有病?

但是经过一晚上的考虑,王军役使已经总结出了里面的利弊,所以他发出一点个人的见解——这件事做好了,不但对博灵的稳定有巨大意义,而且……没准能获得朝廷的赞赏。

朝廷的赞赏——有没有说错?朝廷不是提防三湘郡,提防得很紧吗?

还真有这个可能,荆王把三湘搞得民不聊生,朝廷却是能对三湘流民进行有效的赈济,谁更能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这还用说吗?

所以做这件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朝廷的态度虽然暧昧,但是只要下面的人做好了,给朝廷长了脸,朝廷起码不会因此而处罚你。

事实上,朝廷顺水推舟揽下这个功劳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对郡守来说,这就是有了政绩。

我要这种烫手的政绩做什么?郡守真是有点哭笑不得,“郡里的人手肯定不够,要不然,由军役房主导此事?郡里会支持的。”

他已经听明白因果了,也并不否认,是有出政绩的可能,但是这政绩有些弄险,也有些烫手,更是还要出钱出力。

你王志云巴拉巴拉地说那么多,我就只问一句——万一弄出事情,算谁的责任?

未虑胜先虑败,不但战场是如此,官场也是如此。

当然,这种害怕承担责任的话,郡守不好说,所以直接将皮球踢回去——你觉得是个机会?那我让给你!

“那样就是军队干涉地方政务了,”王志云很干脆地回答,“我倒是可以做,郡守你给一纸手书即可……不给也行,着其他三司五房配合即可。”

他已经想明白了,郡守府允许的话,他真敢着手去做,做好了也是一场功德,就像李永生当初帮他讨要战马,人家求过什么回报吗?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求个心安便是。

然而,郡守是不会给手书的,着人配合也不可能——那跟给了手书有多大差别?

他苦恼地叹口气,“好端端的,你怎么想起做这种事了?谁给你出的点子?”

“李永生,博灵本修院的研修生,”王军役使卖队友卖得异常干脆,“忠义雷谷那边的赈济,就是他在负责。”

雷谷的灾民不算多,但是在周边几个郡,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仿佛一团泥淖的三湘郡里,这是唯一可以称之为正能量的现象了。

当然,很多人也意识到了,雷谷的背后,有道宫的影子。

“博本的研修生?”郡守的眉头皱一皱,“忠义那边,不是什么公主搞的吗?”

他其实知道是哪个公主搞的,但是不想显得自己很明白。

“英王的九公主,跟李永生关系极好,”王志云却偏偏要让他明白,他有板有眼地发话,“李永生还帮着郡房,征辟来了两千匹战马。”

“是吗?”郡守睁大了眼睛,一时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了。

良久,他才长长地叹口气,“志云啊,这一次你让我真的难做了。”

“我也很难做,一直在把流民往忠义赶,”王志云跟着叹口气,“英王已经镇边了,他现在……是手握军政大权!”

郡守默然,半天之后,才嘿然一笑,“算了,志云你既然是性情中人,我也不是冷血之辈,这一次,就陪你疯一把……我要军役房的配合!”

“自当从命,”王志云心里终于松一口气,要不是把英王名头亮出来,还真不容易说服你啊。

与此同时,李永生正在博灵本修院,为自己和秦天祝补办一系列手续。

他俩都是错过了今年的开学仪式,若不是托人从三湘带来了消息,博本院都有处理他俩的建议了——哪怕是脱产进修,你们也不能太不把修院当回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