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变生(第2/3页)

大厅内十八席,他是唯一的封疆大臣。

英王的嘴巴微微动一下,想要帮着介绍李永生——他自认,对李永生的了解,不会比宁致远少,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沉默。

他倒要看一看,宁致远打算怎么介绍这个人,或者可以由此得知,那个登了大宝的皇侄,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这是朝阳大修堂的李永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宁致远不说话则已,开口就是石破天惊,他笑眯眯地表示,“我受刺客袭击,性命垂危,多亏他的针术施救,三凤九鸣……太医院一致认定,他的针术,远超针王桂一男。”

有意思的是,他不介绍李永生的其他业绩——其实也不合适介绍。

“开玩笑的吧,”有人直接表现出了异议,针王桂一男,那是两百年都出不了一个的天才。

“原来是他?”有人却是听说过此人。

还有人心怀疑惑,“朝阳大修堂的修生吗?我看他都中阶制修了,难道是我看错了?”

这时英王却出声了,“小李的针术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其他方面也颇为不俗,现在已经是博本院的研修生,即将结业了,至于朝阳大修堂,他是曾经在那里插班修行。”

有人讶然发话,“原来寿星公也识得他……果然是有志不在年高。”

这话看似夸奖李永生,其实有点打宁致远的脸——你找一个陪客来,却是英王熟识的。

宁致远面带微笑,似乎并没有听出言外之意。

紧接着,却是首席的宗正出声了,他看着李永生,“莫非是写《拯救战兵雷锋》和《赵氏孤儿》的那一位?”

李永生本来不能随意说话,见有人发问,才抬手拱一下,“回宗正大人,正是小子。”

回话的时候,他依旧坐着,这也是古礼,站起来回答,才是灭自家威风。

“哦,”宗正点点头,也不多说,其实他心里有点不喜欢这小子。

他是不参与朝政的,对朝廷里的东西也很陌生,但是对这个修生,他却知道得不少。

原因很简单,《拯救》这个话本,是为光宗刷声望的,对皇族的影响很大,甚至那位居住在深宫的老太太,都亲口赞许过——这东西一听就是假的,但本意是好的。

她是光宗的妃子,岂能不知道光宗的心性?

宗正也因此知道了此人,不过最令宗正记忆深刻的,还是去岁巴蜀郡递交上来的一个故事——《赵氏孤儿》。

皇家也姓赵,宗正院一开始以为,此故事随便说说的,但是很快地,博本院那里,递交上来了文字话本。

这事儿折腾了宗正院好一阵,他们不得不四下考证,皇族是否有名唤赵盾的苗裔,流落在外?

就在同时,话本在民间也流传开了,公孙杵臼和程婴,很好地向大家演绎了,什么叫忠义,在注重道德的中土国,这种故事深受黎庶的喜爱。

不过最令宗正苦恼的是,今上知道这个故事之后,异常兴奋,说赵武弱冠之际,程婴了结恩怨——“寡人也到了快意恩仇的时候”。

旁人赶忙劝阻,宗正院也是这个意思——天家你风风光光地荣登大宝了,还有什么恩怨?小心是别有用心的小人,想要离间皇家的亲情。

这不可能!今上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这故事的是李永生,写《拯救战兵雷锋》的,那个人,寡人信得过!

若不是天家如此旗帜鲜明地表态,英王等人,岂会这么快就陷入尴尬中?

对于这两个故事,宗正其实是非常喜欢的,但是今上利用赵氏孤儿做文章,却是他不喜欢看到的——他身为宗正院宗正,操心的不是一国朝政,而是赵家人的内部事。

见宗正不做声了,宁致远才微微一笑,出声发话,“听说英王殿下近来贵体有恙,我特着人从百粤郡请来李永生,为殿下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