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意料外的战争(第2/3页)

丁宁在出发前对于乌氏国的判断已然出现了错误,但至少此时的判断十分准确。

大秦王朝元武十二年秋。

就在丁宁所在的这支宿卫军到达变成后不久,乌氏国以很可怕的速度纠集三十万余众,分成三路对跨过边境的大秦军队发动了猛攻。

乌氏国自古游牧,对于关中的秦人而言,乌氏国人便都是草原蛮子。

这些草原蛮子擅长捕捉野马和驯马,骑术精湛,来去如风,速度和射术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而原本最令大秦军队头疼的,是他们的身后有着大片广阔的草原。

这些草原对于大秦的军队而言是荒野,对于他们而言却都是城池。

大秦军队优势在于符车和战阵之术,修行者众多,阵地推进和大军交战的能力天下无双,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乌氏国的大军根本没有采取游斗的战法,而是直接组成了大军,直接和大秦王朝的边军展开了正面的硬撼!

这些以骑军为主的乌氏国军队按理根本无法和大秦的军队阵地战斗,然而正是因为根本没有想到,大秦军队在边境集结的数量还根本不够的情况下,便遭遇了这样的战斗。

在数倍于己的乌氏国军队的强攻下,大秦王朝的军队遭遇了溃败,损失极为惨重。

乌氏国在付出了七万多将士的生命之后,杀死了大秦王朝六万多边军,并夺取了大秦王朝前谴部队的几乎所有粮草和辎重,并继续开始追击大秦王朝边军的残部!

这样的胜利是惊人的。

即便是在大秦王朝和韩、赵、魏三朝交战时,都根本没有付出过这样惨重的代价。

当时秦军和其余三朝的军队伤亡比例,一直是维持在一比三以上,也就是说,要杀死一名秦军,至少要付出三名它朝军士的代价。

乌氏国军队的优势本身在于速度,当追击开始,便意味着秦军有着更大的伤亡。

这很有可能是秦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惨败。

略微改变了这一战命运的,是第一批援军,尤其是第一批从长陵赶到阴山外的大量修行者。

比马蹄更快的是修行者的剑。

大量修行者的加入,使得乌氏国追杀的骑军损失一度非常惊人。

但随着许多修行者被人海战术或者乌氏国的修行者杀死,整个战争的局面对大秦王朝而言也是异常的不利。

虽只是正式入秋,但关外北地已经气温极冷,呵气成霜。

当粮草紧缺,对于一些军队,尤其是已经被打散了的军队的形势便更为严峻。

一处草甸低洼处,一些杂树早已黄叶落尽,一些被削断铺成毯的长草上,躺着许多受伤的秦军士兵。

一名佩剑的圆脸少女正神色极为严峻的和数名将领在商议军情。

战争是最容易。

便在此时,草甸上骤然响起了一声凄厉的尖哨示警声,但也只是一息之后,哨音便变成了呜呜的陶笛声。

这意味着到来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一名少年出现在这名圆脸少女的视线之中。

他的装束和普通的乌氏国战士差不多,好像异常怕冷一般,穿着异常厚实而粗糙的皮毛袍子,但是他的脸面却是并非乌氏国人的特征,最为关键的是他的左手始终往前微微平伸着,一块苍白色的玉牌从他的指尖垂掉着,上面只是简单的刻着一个厉字。

这个“厉”字便足以让这名圆脸少女和数名将领瞬间想到他只可能就是才刚刚返回到关外不远处的那名厉侯府的放逐子,厉西星。

“不要想着试图袭击十里外的那座小瓮城。”

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这名圆脸少女和她身周的数名将领,厉西星便很直接地说道:“那里是陷阱,已经至少有两支像你们一样的秦军被歼灭在那里。”

数名秦军将领互望了一眼,目光里都是充满了惊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