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章 佛缘与教化(第3/4页)

一旁有高僧,低声向刘君怀解读诠济法师前日所讲,令他心内更是由生敬佩,法师看待事物根由之透彻,已然不受丝毫诸般驳杂表象影响。

不理会他坐下有何小动作,诠济法师接言道,“简化生活,简化心灵。当然,也不必大彻大悟遁入空门,乃至觉悟成佛,只要禅悟人生的道理就好。尽可能把心归于本真,归于平静,归于简单。”

“让心变得空灵,寂静,淡泊,安宁,淡到若有若无,浅到清纯见底。都说指缝太宽,时光太瘦,万物本就残缺又矛盾,就像明媚与伤痛之花开并蒂。我们终不是菩提下闭目之佛,能淡然把自己摒与世俗之外,去参透生命禅意。”

“禅,不是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不是青灯黄卷,去发成僧;不是清高自傲,虚无飘渺;不是断情绝欲,漠然人性。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与思考方式。与心灵和生命理性对话。修心,而后修行。”

他一番言论,仿似不是在向刘君怀作何禅解,而是在喃喃自语心内所悟。

他眼神淡泊清明,宁静致远,世间事,人生情,看开随意,看淡无虑。

只见其捻指而坐,任由无边思绪在指尖流溢,挥洒出朵朵心莲,化作满堂佛义随意铺叙。

金意佛光隐晦,生涩梵文缭泛其间,梵文浮动出金色佛光摇曳,渐做金灿灿光芒一片。

诠济法师周身渐现一股佛宗高僧才有气质,慈悲,和蔼,能让人感到平静。

隐约佛音吟诵,令在场中人身心无限接近佛光,贴近至善,融入功德,那一刻整个身心仿佛都在渐渐虚化。

不料想诠济法师垂目忽睁,于一瞬间便打破佛光挥洒势态,突兀出言笑道:“因他人感悟一时沉浸,恍似感知颇多,实则更多个人理会并不能深彻心扉。待稍后自寻一地,再行细细寻闻,若还有感知,方为最真实心境获及!”

众人里,也仅有刘君怀不曾瞬间深浸其中,毕竟方才那等金意佛光,乃是出自于功德无量功法所衍化。

他本身所具有金意佛光理解,早就超过那等佛义所涵括,即使其中掺杂诠济法师数万年深刻佛义理解,其内教化之意早已被刘君怀摒除,自然不会对他心境这般轻易渗入。

便是感知刘君怀心境未有半点波起,才使得诠济法师及时终止此等潜在教化目的。

他自然不会对刘君怀有任何不利之念,只是如此妖孽般存在,且与佛缘有巨大良善交集,将刘君怀渡入佛家,为诠济法师最为企盼之事。

怎奈得之前数番诲教,已不能动摇刘君怀丁点道心把持,今日里略作试探,其结果一如往常,也就立时令他绝了此种教化拉拢。

心中有佛即与佛有缘,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与众生共成佛道。

佛缘也是一种机缘,刘君怀所拥有多种佛家至高事物,本就具备愿与佛有缘之念,再行强加教化意念,说不得便要影响到刘君怀本具有佛性。

佛教根本理念就无神论,否认世界存在一个法力无边之神,主宰人命运的只能是人自己。

既然他一心想要渡化之人,心已有所属,悉心维系其人佛性不缺失方为主要,太过于执着外在因果,反而会迷失其佛义本旨。

此时刘君怀视线,与诠济法师探视过来眼神交会,相视而笑,尽在不言中。

刘君怀对于诠济法师心理极为了悟,佛家至高理念主导着法师人生之路,行智慧之事是佛缘;上所施、下所教,教行于上,化成于下,也是佛缘。

教化从来有原委,指开大道明如电,亦为佛教中人职责所在。

佛是心灵所打造幻象,一如道家所尊崇神袛,虽其本质认知有截然相异,但借喻根由大体相当。

既然道心不泯,自己就深刻表达意志不会被转移决心,对于诠济法师而言,也未尝不是另番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