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山腹洞穴,另有玄机(第2/3页)

抽象、深奥道教经典史迹简洁呈现,间伴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之美丽自然风光,虽然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略有粗糙,但仍能清晰展现道教传承演变过程。

足足一个多时辰,众人才结束那等潜心观摩境地,乐圣仙师神情尤为激甚:“显然壁上画作为远古时期所遗留,大多以神话传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想象力,将道教传承演变描绘清楚。”

“其中虽未有过多具体修行述写,但其中道教教义列举却十分详实,更不乏极其珍贵大量经书等珍贵历史文献,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完整系统整理。”

“此等道者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却是以图汇形式呈现之举,道教信仰与理论形成标志,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君怀留滞此地几日之语,显是已料机在先。”

刘君怀微笑道,“恩师颇专与本教传承追溯,对于深奥道德进一步升华、粹炼有巨大辅衬,壁画内容包罗万象,详尽记录道教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与某些教义遗失或许有些添补!”

乐圣仙师点点头,“为师已发现其中数处,足可弥补之前不曾理会之地!好了,诸位尽可步入深处探寻,我就留在此地慢慢揣摩了!”

说罢,便就此转过头去,面对着山壁陷入沉沉久浸之中。

刘君怀笑着摇摇头,便挥手引领众人往山腹深处走入。

洞穴再深位置,有一数丈方圆简陋小型祭坛般存在,依山体而建,用石块垒成,历经岁月洗礼,石块上早已斑斑驳驳,但依然可看出垒砌得十分整齐。

祭坛建造仿北斗七星形状,在山石上开凿而成水池,水池走向由北向南,北高南低,可由石阶拾级而下,池中积水终年不干涸,一悬石上篆刻有“凤凰池”三字。

刘君怀神念探过,此处祭坛并无更实际意义,无外乎斋法以洁净身心为本,而挈诚以祭祀,对步罡踏斗加以诠释,上联北斗星辰崇拜。

所吸引他的,却是山石高垒之后山体间,有一隐秘石门存在,石门痕迹同样隐藏在斑斑驳驳之中,间伴绿苔深厚,足有数寸,石门便于枯死莓苔尽覆中不显半点。

石门之内为何物却是探不明晰,只隐隐可见一数丈圆形龟壳状物置中摆放。

刘君怀回身与众人交谈,竟是连几位神界来人,也未曾自那山壁间勘出丝毫痕迹,不由令浦和仙帝高挑大指赞道:“虽不知你所施用方式,但你探识力已算是惊世骇俗了,这厢里由你刻意指出,我等依然不曾有半点查知!”

沈多多一旁蹦跳而出,口中尖叫:“君怀哥哥,这是又有发现?可是远古时期留下来宝库?”

刘君怀溺爱地抚过她秀发,柔声道,“具体详情尚不尽知,不过有一巨大龟壳存在,想必是篆刻有神奇详义!”

龟壳为远古时期多集采用之物,像是盾牌、占卜、文字刻录、入药等等,所以刘君怀才有此一说。

尤其文字刻录,上古先人文字多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兽骨上,皆因龟壳等此类物件质地坚硬,容易保存字迹。

神话传说中更有神龟背负之说,相传某一地自无尽深海捕得一只神龟,向尧帝朝拜进贡,将之放在一个极大场所,使龟体尽量向四周延展,命史官将那龟背的文字照样录出来。

但那龟背太大,文字看不清楚,只好叫一人爬到龟背上,且看且报,另一个人抄录。这样足足抄了大半日,才把全文录毕,那龟又依然缩去。

校史官便将所抄文字呈与帝尧,帝尧一看,大为惊异,原来其上记载着天地初分之时,地壳未尽坚固,屡遭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其后记录着十干、十二支、十纪之详尽,“天干”、“地支”两相配合,六十年一轮回,周而复始,用作记年、记月、记时、记事,乃早期人类掌握农历节令、认识自然规律、便于生活生存记忆与手段,纯属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