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宫筵文斗:变态姐姐!(第3/4页)

不一会儿,神皇踏步入殿,在他身边还跟着淑媛帝姬。

明妃月彩虹与仙妃沙罗娜跟在后头,保持着略差一步的距离。

所有人全都站起,拱手施礼,这其实才是秦汉时宫宴上的传统习惯,后世许多穿越小说里,穿越到隋唐之前,亦是见王则跪,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隋唐之前的中国,其实并无“跪”这样一个概念,跪即是坐,平日里大家设宴,包括帝王,全都是跪坐于席,跪坐本身并不表示卑贱又或其它含义。

至于武将向君主单膝下跪,以示效忠,这个也是有的,但不过是种比较“随兴”的事。

神皇伸出手,略略地说了两句,与淑媛帝姬、二妃入座,众人也纷纷坐下。唐小峰看去,见他的淑媛堂姐穿的是金百蝶窄袖绕襟曲裾深衣,梳着宫髻,贴着鬓花,文文静静,体态婀娜。

只可惜他虽看着淑媛堂姐,淑媛帝姬却并不知道自己有个五讲四美的堂弟,没有与他含情脉脉地对上几句,让他颇为遗憾。

先有歌舞献上,乃是比较传统的水袖霓裳舞。神皇与上席的三圣等人纷纷举杯,坐在下席的唐小峰等人自然只是陪衬。好在规矩不多,虽然只是陪衬,亦没有太多烦闷。

宴到半途,月彩虹令唐小山上前,将她介绍给淑媛帝姬。唐小山此时已大致上琢磨到月彩虹心态,她的女儿另有父亲,这个秘密对女儿隐瞒了十几年,她自己也不好过,故而见到唐小山,下意识地便想让她与淑媛这对堂姐妹亲近一些。

淑媛帝姬不知内情,只是看到唐小山,也不知真是因为血缘相近,还是别有原因,莫名地便感到亲切,微笑道:“小山姑娘博闻广记,娘亲与王大人早已多次说与我听,日后还请多多指教。”

唐小山谦虚一番,坐回席上,斜上方却有一老者哼了一声:“听闻唐姑娘才学惊人,直可谓博古通今,不知于经学之道,可有研究?”

众人看去,见说话的,正是掌管乐府的贾负贾老。

早朝时,神皇陛下欲请贾老为淑媛帝姬的经学讲师,任太子太傅,明妃娘娘却向神皇举荐了唐小山,知道贾老脾气的,早已猜到今晚宴上贾老必定要向明妃娘娘口中的这位才女发难,现在果不其然,于是纷纷向唐小山看去,看她如何应付。

唐小山却是微微一笑:“经学之道,略知一二。”

贾负道:“既如此,敢问才女,世人皆乐富而恶贫,圣人却说‘贫而乐’,却不知贫有何好处,圣人乐之?”

唐小山微笑:“‘贫而乐’三字,虽在许多典籍中有见,但最初却是源于《论语》中之‘莫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而《论语》自遭秦火,到了汉时,或由孔壁所得,或是口授相传,故又有今本、古本、齐论、鲁论之别,今世所读虽是‘贫而乐’,但按古论,却该是‘莫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少了一字,意思已是截然不同,今人以讹传讹,以圣人之言,劝人安于贫困,其实圣人但愿天下万民无不富足,若只是贫,有何可乐?贫而不失其道,才是圣人本意。”

读经之人虽多,但大多都是“读死书,死读书”的腐儒,“贫而乐道”四字只在古论中出现,今人所用的俱是“贫而乐”,贾负本以为这姑娘不过是十来岁的样子,就算读过几本《论语》,但《论语》版本极多,每一本大体相近,却又有些微不同,很多人都是知今而不知古,他本想在唐小山对“贫而乐”作出解读后,再教训她读经而不溯源,却没想到唐小山虽然年纪不大,平日无事却好读书,各种版本的《论语》全都读过,未上他之当。

贾负念头一转,又问:“圣人又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敢问才女,此意何解?”

唐小山轻叹一声:“这又是后人曲解圣人之言。此句本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圣人本义,礼乐教化,国之大事,百姓若有足够智慧,可让其参与,就算愚昧,亦当解释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为何要那般做。后世一些人却为迎合帝王之意,强读成‘不可使知之’,言圣人之意,国家大事,百姓只需照做,无须知晓,只是少了两个断句,圣人之意全被曲解,圣人若是复生,得知自己的话被人这般利用,不知是否会被气得再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