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心怀叵测(第4/4页)

其实,在李素将李显唤作“庐陵王”时,唐小峰便已知道他的野心,如徐承志、章更等人,在起兵的那一刻,就己将武则天的皇位视之为“篡”,庐陵王是武则天逼李显退位后给他的封号,对反武义军来说,李显并不是什么庐陵王,而是“主上”。

反武义军起兵的理由是要“迎主上还政”,之所以叫“还政”,是因为,在心向李唐的忠义之士眼中,李显依旧是大唐皇帝。

唐小峰犹豫道:“复唐在即,一旦攻下皇宫,接下来迎中宗还政,几乎是势在必行,还有何可为之处?”

赵文昧低声道:“既如此,便要让大家知道……绝不可让庐陵王还政。”

唐小峰皱眉:“如何才能做到?”

赵文昧眸中闪过阴狠之色:“杀武曌。”

唐小峰怔了一怔……他虽已看出李素的野心,但原本并不如何放在心上,不管李显有能无能,迎他还政乃是大势所趋,李素就算再有野心,也很难有什么大的操作空间,然而现在,他终于知道,他实是小看了李素,李素在暗中筹划,绝不只是这一天两天的事。

对徐承志、章更、张柬之等人来说,武则天必须退位,但她不能死,且不说武则天当政这么多年,朝中文武百官都是她提拔上去的,若没有她的退位诏书,将只能以大清洗的手段来控制朝政,令得人人自危,便是李显,也承担不起“以子弑母”的罪名,若他们真的杀了武则天,不管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借口,李显都不敢承认他们的功勋,到那时,他们就不是什么复兴唐室的忠臣义士,而将成为真正的乱臣贼子。

就算李显迫于形势,勉强承认,如格浑等重要将领只怕也难以放心,杀了人母,却迎人子登基,他们要如何才能相信李显日后不会对他们进行清算?

这才是李素在这关键时刻找上他的最主要原因,攻打皇宫势在必行,而他将会成为攻打皇宫的主力,对于徐承志、张柬之、章更等人来说,武则天绝不能死,武则天一死,天下必乱。

而对于李素来说,武则天不死,他将没有半分机会。

一旦攻下皇宫,武则天不死,张柬之等朝中重臣就能或逼或劝,劝她还政于中宗,而对武则天来说,就算是被迫,她也是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且仍然是太后,虽不情愿,却可以接受。

有了她的退位诏书,文武百官自然也无话说,局面将会很快稳住。

武则天若死,局面马上就会大乱,反武义军里并不是人人都是章更这样的忠义之士,更有许多人想借着这个机会博取功名,富贵险中求,如果明知要被清算,他们肯定会踌躇不安,赵文昧再勾结军中部分将领造些声势,李素这太宗之孙、忠勇王之子,将成为反武义军唯一的选择。

到那个时候,李素就有机会将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提前几百年开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