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卖飞了(第2/3页)

“我就是一个乡下种田的,武大哥这样说是笑话我呢。”

武老三哈哈大笑:“我可不敢笑话你。你那县里的美食城弄的红红火火不少做吃的的小贩都赚到了钱。现在又搞出这么热闹的村口集市,还修了路。这十里八村就属你这大牛村最为阔气。邵老弟功不可没啊。”

邵坤笑称不敢当。

武老三一直在观察着邵坤,见他被夸奖也不骄傲自满,说话有滴水不漏,心里微微点头。

他在邵坤这个年纪远没他这么能干。

武老三绕了几个圈子才终于说到正题:“是这么回事儿,我们家的豆腐和豆浆都是很好的。能不能摆在你们村口卖。”他平常除了给饭馆送之外就是县里的摊位,再就是一个月三次的赶集,但他们豆腐坊的人员太多,冬天还好能做成冻豆腐可以存放,但开春了就不那么好储存了。每天做的源源不断犯愁销量,正好听说他们村口有集市人还不少,就想过来看看。

过来一看,这边村口是重新修建的,路也修的气派就动心了。

邵坤道:“这事儿你跟村长说就行。”

武老三道:“若是你同意了,村长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咱俩这关系你可得多帮帮哥哥。哥忘不了你的好处。”要不说出来混的都有一套,像他这样的明明跟邵坤是第一次见,但那语气热络的就像是失散多年的兄弟似得。

邵坤道:“那我帮你跟村长说说。”他们这确实没有豆腐,武老三的豆腐在县里也是有名的,说是当年花大价钱从京城那边买的方子,做出来的比别人的好。没有豆腥味。

武老三大喜:“谢谢老弟。”

邵坤道:“对了,你们豆腐坊的豆渣都怎么处理。”

“鲜豆渣两文钱一担,干豆渣五文钱一担。”

“鲜豆渣明儿给我来两担,干豆渣来十担。”邵坤说着。

武老三顿时好奇道:“你要这么多豆渣干什么?我们用的是大担子,一担可多了。”一般人都用不了。

邵坤笑道:“我岳母岳父养猪。”听说最近猪上膘能吃,光喂米糠唐父喂不起了,猪天天嗷嗷叫。这豆渣便宜再混上点他们菜地里扒下来的老帮菜,混着吃不上火,好歹给猪喂饱了。

武老三道:“好嘞,我们家那豆渣猪都爱吃。这次头一回先不收你钱了。你回去喂喂试试,要是吃好了你再来找我买。”他那好几个豆腐厂天天能出很多豆渣。

邵坤点头应了。

邵坤带着武老三去找村长。村长道:“给你一张桌子的地儿一个月一百文。”现在人多,要是所有人找他都不收管理费,时间长了村民也不乐意。这钱是有账的,用来修缮祠堂和修路。

武老三顿时答应了,就是一张桌子还是太小。他那豆腐一板就要占不少地方,还有豆浆呢。

村长勉为其难的又给他增加了一小块地方。

第二天武老三就运来一车豆腐,他们这豆腐只要两文钱一块。有嫩豆腐回去撕点葱叶拌点酱就能吃。要是讲究点的人家炒个卤子浇上去,也有老豆腐。邵坤家的姜老头大厨雕牡丹花的豆腐就是老豆腐。还有豆浆一舀子两文钱听说加糖了,但喝起来只有不易察觉的甜味。想加糖再给一文钱,毕竟这年头糖很贵,有点甜味就不容易了。

武老三给他一并运来了豆渣。邵坤直接叫送到他岳父岳母那里去了。他们村里也有不少别的养猪户。一听说豆渣便宜,也跟豆腐坊的订了几担子。

现在日头好了,村子里修完村口这一段路又开始修官道了,酱香饼这个就只能挪到村里卖。

吃一口酱香饼再喝一口顺滑的豆浆真的是过瘾。邵坤叫邵二哥烙了三张酱香饼,一张给唐家送去,一张给邵母送去。第三张给他们家的佣人们吃,又买了三舀加了糖的豆浆。在一群人羡慕的目光中,端走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