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泰山封禅(第2/4页)

这伙人群用惊恐的目光瞪着他们。伏羲仍用原来对待有巢部落人的办法,先用火做熟食给这伙人品尝,然后教给他们用网用罟捕兽之法。这些野人见伏羲本无恶意,就渐渐地适应了他,慢慢地他们相处很好。伏羲给这里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凫山。

此后,伏羲又开始传授他们一些建造简单房屋、挖地壕、打井和饲养牲畜之法。同时用手势和语言进行慢慢沟通,终于赢得了这群野人的尊敬,就连野人中的女头人也开始听伏羲的话,按着伏羲的说法做事。伏羲将那些打来的野兽拔下皮给这些野人群做衣裳,又将他在太昊推出的人类五行慢慢地推广给他们。当然,这期间很长,伏羲曾经往返于成纪、昆仑、孟津、陈州、新市和凫山之间。他不在凫山之时,就把昊英和栗陆留在这里。

伏羲仍然惦记着一件大事,就是那些巨人们究竟去了哪里?难道他们真的回到水下面去找他们的龙伯国了吗?他们说当时大地上有五座神山,洪水过后,只剩下瀛洲和蓬莱两座山,那么,瀛洲和蓬莱在哪里呢?还有,自己的父亲究竟是谁呢?看来和他在昆仑山上所见到的那几个巨人是没有关系的,那么,在大地上,一定还有另外的一个巨人存在,他究竟在哪里呢?每每想到这件事时,伏羲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这个巨人并不遥远,离自己越来越近。可是每一次想到他时,伏羲总是能看见昆仑山上那些巨人落泪的情景!为什么这样,自己也说不清楚!

抱着这些想法,伏羲在料理完各地的事务后,自己踏上了寻找巨人的路程。当然,既然巨人是从东边来的,就应该往东边走。于是,他就向东边不停地探索。找了不知多长的岁月,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座奇伟的高山,此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比他见过的昆仑和华山有过之而无不及。伏羲想,在东部地区,多是平原地带,所见到的山普遍矮小,怎么这里竟然也有这么高的山呢?那些个巨人,因为受了洪水之祸,一般都躲在高山上,他们能不能躲在这座山上呢?伏羲艺高人胆大,当即决定上去探个究竟。

伏羲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气息,飞快地向山峰奔去。登山,对于别人也许是很难很累的事情,可是对于伏羲来说,和走平地没有什么区别。一来,他有使不完的力气,二来,自己总在不断地登山,所以登山的诀窍早已掌握在心中,一会儿的工夫,他已经爬到了山半腰。回头望去,很多的小山都已经尽在眼底。

伏羲一边登山一边寻找,希望也能看到一座大的石屋,可是他左顾右盼总是不见。这座山和西边的昆仑山不同,山上虽然也是冷风习习,可是不见冰雪,一眼望去,都是绿幽幽的,除了山上突出来的岩石是黄白颜色的以外,余下的是满眼绿色。山上松柏苍翠,自山下一直连片到山顶。等伏羲到了山顶上,见白云总是飘飘渺渺,像水一般不断从身边流过。向山下看去,山与山连绵不绝,苍苍茫茫。

什么也没找见,伏羲有些失望了。他有些气丧地想坐下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可是,就在伏羲刚要坐下去的时候,他的眼睛却直了。因为他看见在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山的形状极为特别,就好像是一个人坐在山顶上一般,有头,有鼻子,有肩膀,有身躯,好像正在专注地看着东边的远方。浮云在他的身边飘荡,所以看得不是很真切。伏羲一下又紧张起来,他屏住呼吸,凝神而望,这下看清楚了,那确实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巨人,他那高大的身躯就像一座小山的山顶,坚实、凝固,岿然不动。

伏羲倾尽力气大喊了一声,想引起那个巨人的注意。可是他连喊了几遍,那个巨人才慢慢地转过头来。他的头发很长很长,随着山顶的风而飘荡。他的眉毛很浓,也在微微地颤动。眼睛很大,有平常人的拳头那般大小,可眼睛不是很有神,看上去却是很无奈。面相慈祥,看见伏羲,好像有了一点笑意,他和伏羲对视着,对视着,却没有像伏羲在昆仑山见到的那些巨人一样站起来,只是很平静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