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龙泉坊立白狐(第2/3页)

眸里青华闪现,司马槿心生杀意,就见萧侯笑了笑道;“萧某如今仍是墨云楼的执事者,公子出现与否,和萧某何干?只要他不找上门,萧某亦不会主动去找他。”

话音落下,司马槿心中的杀意淡去三分。

萧侯的弦外之音很清楚,倘若他不在,没了他做幌子,安伯尘势必难以蛰伏,于情于理司马槿都不能对他下手。而离公子今次出现,并非为了重掌墨云楼,他若不用萧侯,萧侯自然不会屁颠屁颠的前去请缨,他若想用萧侯,萧侯也无法拒绝。

“萧先生倒是个实诚人。”

“那是自然。”

萧侯眯起双眼,淡淡一笑道,丝毫不在意司马槿话中的讥讽。

直到安伯尘和李小官的背影消失在长街尽头,萧侯方才收回目光,看了眼转身回楼的司马槿,犹豫着道;“离公子为当世奇人,手段高超,奇谋叠出,远胜萧侯。”

“我知道。”

司马槿头也不回道。

“红拂小姐似乎并不担心卷入眼前的祸事,莫非有所倚仗?”

“该来的总归要来,担心又有何用。”

“也是。不过对于伯尘而言,并非全是坏处。”

脚步微顿,司马槿回头看向萧侯,疑惑道;“此言怎讲?”

哂笑着,萧侯负手踱步,走进墨云楼,看向直插入顶的高大楼柱,叹声道:“学习谋略,光凭看书又有何用,若不身入局中,如何能学得上乘的计谋布局。琉京之局,离左二人对弈其间,伯尘只需领悟个两三成,便可受益无穷。”

司马槿一怔,面色渐渐冷凝,越过萧侯,径直上楼。

“伯尘,你说村里人知道我们进了白狐书院,会有什么反应?”

骑在骡背上,李小官昂首挺胸,“白狐书院”四个字咬得极重,生怕一旁的行人听不到。话音刚落,李小官兀自摇了摇头,若有所思道:“白狐书院在琉国鼎鼎有名,可村里的人却不一定会知道。咦,快到了。”

说话间,两人已至龙泉坊,闻名江南的白狐书院正坐落于这条街坊。

龙泉坊大多是酒肆茶楼,也有隐于巷陌深处的烟花勾栏,却是泼皮无赖聚众之地。至于龙泉坊的由来也有一段不算太离奇的传说——前唐年间,有书生科举落第回返江南,想着年近四十却一事无成,无妻无子,全靠着年过六旬的老母亲为富户做针线活持家度日,供他念书,一时间心灰意冷,便来到一口枯井前。看着满目疮痍的井口,回想自己的不幸,书生泪流满面,意欲轻身。孰料这时从井底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说她本是泉中龙女,因为泉水枯竭而道行减退沉睡数百年,今日被书生的泪水唤醒。书生大惊,就听龙女又说,如若书生将井水灌满,她便能恢复道行念咒施法,相助书生科举高中。

书生原本不信,可一想到为他操劳了大半生的娘,索性死马当活马医,从望君湖取水灌入井中,白日挑着水桶来往两处,夜晚守着井泉对月读书,唐人皆笑他疯痴,他却不管不顾。两年后,井水盈满,而就在这时,唐王诏书也至。却是唐王梦见龙女显灵,说道国中有大才,正是那挑水的书生,唐王心疑,便传书生来见。彼时的书生较之从前已大不相同,挑了两年水,沉着稳重,不理闲言闲语,心胸豁达,举止谈吐不卑不亢,唐王一见倾心,遂讲起梦中之事。书生也不隐瞒,将龙女的许诺一五一十说出,唐王奇之当即命人打探,谁曾想原先的枯井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一条淡淡的龙纹。

书生填井,日复一日,龙女也信守承诺,将他引荐给唐皇,一步登天。后人为了纪念隐于市井的龙女,便围着龙纹建了一圈井栏,此地也因此改名龙泉坊。

江南之地传说颇多,前唐已故,琉国迁都于此也有将近八百载,关于龙泉传说的真伪早已无法辨别。如今的龙泉坊沦落为勾栏酒肆,可偏偏又在这里建立白狐书院,却因创建书院的那位大德曾说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于闹事读书学道理,更能历练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