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初习道法(第2/3页)

可眼前的少年似乎比自己还要天才上几分,刚才那番试练看似简单,只是手指变化的模仿,实则不然。再粗浅的手印也至少有九十种以上的变化,每一指九数变化,十指便是九十,且层层推进,相互叠加衍变,合起来一招道法少说也有三百种来变化,若不掌握其中的规律、道意,又如何能一模一样的捏出?

连咒语都没看过,安伯尘显然不通每一指变化的涵义,如此便只有一种可能——将近三百数的变化他只看了一眼,便强记于心头。

死记硬背虽是下乘,可未尝不是修炼的捷径,当世有几名宗师级修士入道前都只是书生,入道虽晚却精进神速,不单因为他们理解能力强,也因寒窗苦读十来年,将他们的记性磨炼到极致,就算一时间无法融会贯通,可只要先强记住,也能比他人快一步上手。

看向安伯尘,司马槿目光闪烁,半晌嘴角浮起一丝浅笑。

当日西城处说的明珠蒙尘,莫非这么快就要应验了?也罢,若他真是明珠,早晚会有大放光彩的一天,若只是巧合,等这出戏演完,他也能回去当个富家翁。

“小安子,这是火龙变的咒语。”

安伯尘正愁眉不展,就见一张桂花糕的纸包飞来,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十来行字。

“想要祭出道法,手印和与之相符的咒语缺一不可,咒语中字字珠玑,手印上一指一变化,相承相应。想要祭出道法,要先以咒语召唤出体内的文武火,以手印生中的变化将其整合,待到咒语和手印都完毕,也就大功告成了。”

想了想,司马槿接着道。

“捏手印念咒语虽可靠着记性死记硬背,可若不能真正掌握咒语中的涵义,以及这招法术的奥妙,即便勉强能祭出道法,也只会徒有其表。说到底,这道法需要领悟,修行在个人,你且去领悟这咒语吧。”

若换做别的修行之士教导弟子修炼,定会捧着古籍功法,一个字一个的讲述,晦涩而枯燥。光是这一手火龙变就足足有二十来页,可却被司马槿提纲挈领,三言两语解释清楚,若被那些修行大家知道,定会大斥离经叛道,可若不离经叛道,那也不是司马槿了。

盘膝坐于床榻,司马槿看向默念着咒语的安伯尘,和风吹拂,少年人的头发缓缓飘荡,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低调无奇,可此时念着咒语,全神贯注,全身上下竟散发出一股莫名的气质,难以言喻。

一遍读完,一行行艰涩深奥的字句安伯尘已能记住大半,可却无法理解。

那些语句很奇怪,由单个字拼凑而成,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更别谈有什么含意了,可偏偏能相互承接,矛盾却又理所应当。

来回读了三四遍,仍不知所云,安伯尘心中发急,形于色,落入司马槿眼中。

“小安子,咒语不是这样领悟的,得用心。”

用心。

安伯尘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念了两遍咒语,将咒语强住,随后闭上双眼,仍由那咒语萦绕心头,脑中不再存有任何执念,意识也渐渐变得缓慢起来,心里所想的只有火龙变的咒语。

当安伯尘再度睁开眼时,发现自己正盘膝坐于一高山流水处。

天穹高远,云淡风轻,周围群山连绵,峡谷逶迤,水势浩荡,直奔远天。

没来由的,安伯尘心底腾起一丝道不明的欢喜,朦朦胧胧,却又情不自禁,就好似隐藏在浮云深处的太阳,点点光晕散落面颊,携着淡淡的暖意。

抬头望去,安伯尘只见对面的山崖上刻着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神仙府。

“神仙府问神仙,朝朝暮暮盼君来。久违了,居士。”

耳边传来浅笑声,安伯尘回首望去,风姿绰绰的女子和一头红发的少年正笑着走了向他。

“两位,久违了。”